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叙述语态视角下《我弥留之际》解读

发布时间:2017-10-29 01:05

  本文关键词:叙述语态视角下《我弥留之际》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我弥留之际》 福克纳 叙述语态 叙述视角 美国旧南方


【摘要】: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是美国南方作家的代表。他以美国南方的社会为背景,用多种不同的文学形式揭示人们内心深处的痛楚与忍受。福克纳一生著有二十部长篇小说,八十部短篇小说。福克纳讲述的故事大部分发生在美国南方,但他绝不仅仅是一个地方作家,他所关注的是全人类普遍的问题,诸如人类的痛苦、孤独和忍受。由于福克纳对文学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于1949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弥留之际》(As I Lay Dying)出版于1930年,是为威廉·福克纳带来国际性声誉的杰出作品。不同于他“约克纳帕托法世系”小说中关注的南方贵族家庭,这篇著作写的是一个下层农民家庭——本德伦一家。小说的故事情节十分简单,写的是这家的母亲艾迪去世后,家庭成员依照她的遗愿把她送到她娘家杰弗生安葬的过程。旅途中每位家庭成员不但遭遇了水与火的考验,还经历了情感上的悲痛与失败。但是小说的叙述结构十分值得研究,这篇小说的59个小节被作者安排了15个叙述者从不同角度叙述,读者从这些叙述碎片中重组还原故事结构。不同的叙述者有不同的叙述站位和叙述立场,所以针对同一事件,会有不同的叙述角度。而作为叙述者的人物,又有不同的人物形象呈现。最后,通过对叙述者叙述态度的总结表达出作者的创作态度。而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就构成了本篇论文所要研究的《我弥留之际》的叙述语态解读。本文由五部分构成。绪论部分介绍了作者和他的《我弥留之际》这部作品,随后综述了中外评论家以及读者对这部作品的不同角度的评论,最后陈述本篇论文的研究重点和主题。众所周知,福克纳独具一格的叙事风格引起世界各国评论界和广大读者的惊叹与关注。其主要作品之一《我弥留之际》用多角度叙述方法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深化主题,传达对生活的领悟。本文着重从叙述语态方面进行研究,从四个部分层层分析叙述语态对作品的影响,及其表达的深层社会意义。第一部分概述了叙述语态的定义,叙述理论的发展和叙述语态理论的内容。叙述语态研究包括:叙述视角、叙述呈现,叙述态度。文学作品的叙述者,到底是谁,谁在说?说什么?怎么说?这是很多学者在研究的问题。而叙述语态即定义谁是叙述者,叙述者的叙述角度,叙述者用什么样的态度叙述,从而给读者一个全方位的视角去深层解读作品。第二部分分析叙述视角,主要包括:核心叙述者,家庭叙述者以及外围叙述者。正是通过这种多角度叙述结构,读者有机会深入到角色内心世界,体察叙述者之间的呼应和对立、叙述内容的现实和虚幻,从而理解福克纳小说的多角度叙述艺术。第三部分分析叙述呈现。叙述呈现实际上说的是叙述对象呈现的形象的性质研究是什么。按照人物类型,本论文把人物形象分为三类:勇于面对生活的勇士:安斯与卡什、逃避生活的失败者:艾迪与达尔、虽败犹荣的杜维德尔。研究形象与其形象的意义,能更深层次的了解人物内涵代表的社会意义。第四部分对叙述态度进行了探讨。叙述态度是指叙述者对于叙述的对象在叙述话语中所表现出来的有意或无意的评价:肯定或否定,赞扬或批评。指人物行为本身的肯定与否定的关系。是人物行为本身的性质,作者如何安排他的行为:悲剧结局还是大团圆结局,就构成了悲剧性和中性的叙述态度,和喜剧性的叙述态度。最后,在《我弥留之际中》中15个人物的各种叙述视角构建了人物间微妙冷静的各种关系,从而产生了许多叙述效果。这些叙述技巧源于福克纳本人对语言、对人物形象以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与他本人的创作目的密切相关。因此,影响了读者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感知,揭露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他的作品中,体现出了对南方社会的关注和对苦难人民的同情,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再加上他独特的写作技巧,使他的作品备受关注。
【关键词】:《我弥留之际》 福克纳 叙述语态 叙述视角 美国旧南方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Introduction11-19
  • 0.1 An Introduction to William Faulkner and As I Lay Dying11-13
  • 0.2 Literature Review13-16
  • 0.3 Thesis Statement16-19
  • Chapter One Narrative Voice Theory19-25
  • 1.1 Definition of Narrative Voice19-21
  • 1.2 The Development of Narrative Voice21-22
  • 1.3 The Content of Narrative Voice22-25
  • Chapter Two Narrative Perspective25-44
  • 2.1 Omniscient Narrative Perspective: Writer25-29
  • 2.2 Limited Omniscient Narrative Perspective29-44
  • 2.2.1 Axis Narrative Perspective: Addie30-33
  • 2.2.2 Interior Narrative Perspective: Family Members33-40
  • 2.2.3 Peripheral Narrative Perspective: Fellow Villagers40-44
  • Chapter Three Narrative Presentation44-57
  • 3.1 The Character’s Image Presentation44-53
  • 3.1.1 The Warriors Who Dares to Face Life: Anse and Cash44-47
  • 3.1.2 The Loser Who Escapes From Life: Addie and Darl47-51
  • 3.1.3 The Glorious Defeated Woman: Dewey Dell51-53
  • 3.2 The Character’s Discourse Feature and Habits53-57
  • Chapter Four Narrative Attitude57-67
  • 4.1 Tragic and neutral narrative attitude58-62
  • 4.2 Comedy narrative attitude62-64
  • 4.3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ragicomedy of the dying process64-67
  • Conclusion67-71
  • Bibliography71-7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73-75
  • Acknowledgements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文英;;《我弥留之际》人物类型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张曦;;论福克纳《我弥留之际》的诗化结构[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孔令云;汪景峰;;从“独白”走向“对话”——《我弥留之际》中的对话哲学[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孔令云;汪景峰;;《我弥留之际》中的喜剧精神[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张娜娜;;《我弥留之际》的“苦熬”精神及其现实意义[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6 屈长江;赵晓丽;;魂兮归来——《我弥留之际》的一种解读[J];读书;1989年03期

7 孙志刚;对“生命悲剧”的思考——评福克纳小说《我弥留之际》[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8 王臻;;论异化作品中的《我弥留之际》[J];芒种;2013年06期

9 祖国颂;《我弥留之际》中《圣经》话语的文化意蕴[J];学术交流;2003年02期

10 许娅;鄙夷还是庆贺——论《我弥留之际》中的喜剧主题[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雪逸;;论《我弥留之际》中的复调特征[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晓霞;;畸形的旅途—读《我弥留之际》(英文)[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朝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及其背后[N];中华读书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霞;人类困境中的挣扎[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2 赵雪;福克纳《我弥留之际》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悦;叙述语态视角下《我弥留之际》解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4 夏君;弗洛伊德主义对《我弥留之际》之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彩芳;《我弥留之际》中的聚焦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张健X;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女性形象探析[D];兰州大学;2011年

7 王欣;喧嚣世界中的死亡和双重性:论《我弥留之际》中的叙事策略[D];四川大学;2005年

8 叶明珠;运用格雷马斯叙事语法解读《我弥留之际》的异化主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谢欢;论《我弥留之际》的叙事艺术[D];中南大学;2012年

10 常娥;《我弥留之际》的伦理解读[D];湖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107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1107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9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