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蒙托夫创作中的恶魔精神研究
本文关键词:莱蒙托夫创作中的恶魔精神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莱蒙托夫 恶魔 恶魔精神 人物形象 美学价值
【摘要】:在西方文学史中,恶魔形象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发展过程。俄罗斯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为恶魔主题创作提供了充分的语境,使这一传统得到了内涵上的极大丰富。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ЛермонтовМ.Ю.,1814—1841)是19世纪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戏剧家。他短短一生写了四百多首抒情诗、二十七部长诗、五部剧本、六部小说、以及一些散文。他的创作对19、20世纪作家和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莱蒙托夫各领域的创作中大多涉及到恶魔形象或恶魔精神,具体体现在长诗《恶魔》(Демон,1841)中的恶魔、戏剧《假面舞会》(Маскарад,1835—1836)中的阿尔别宁和长篇小说《当代英雄》(Геройнашеговремени,1840)中的毕巧林等人物身上。分析莱蒙托夫恶魔式人物的性格,挖掘人物内在的精神特征,探索莱蒙托夫恶魔题材的美学价值,有益于全面细致地了解莱蒙托夫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魅力。首先,探究恶魔形象的来源和西方文学中这一传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莱蒙托夫恶魔气质的形成和恶魔主题的创作有深层次和准确的把握。其次,从文本出发,可以深入了解莱蒙托夫恶魔式人物的性格特征及美学价值。莱蒙托夫笔下的恶魔和恶魔式主人公具有相似的精神气质和不同的性格特征。最后,从个体意识与人性之美、悲剧意蕴和精神力量以及善恶辩证思想等方面进行挖掘可以呈现莱蒙托夫笔下的恶魔式人物所体现出的深刻哲学内涵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莱蒙托夫 恶魔 恶魔精神 人物形象 美学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512.0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5
- Аннотация5-8
- 绪论8-19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8-9
- 二、国外研究现状9-13
- 三、国内研究现状13-19
- 第一章 恶魔形象及精神探源19-31
- 第一节 恶魔的原型及西方文学中的恶魔传统19-23
- 一、恶魔的原型19-20
- 二、西方文学中的恶魔传统与演变20-23
- 第二节 莱蒙托夫的人格气质与恶魔精神23-27
- 一、叛逆精神24-25
- 二、忧郁孤独的气质25-27
- 第三节 莱蒙托夫诗歌中的恶魔主题27-30
- 本章小结30-31
- 第二章 莱蒙托夫笔下的恶魔式人物及其性格特征31-51
- 第一节 长诗《恶魔》的主人公形象32-37
- 一、反叛精神33-34
- 二、否定精神34-35
- 三、孤独忧郁的气质35-37
- 第二节 《假面舞会》中的阿尔别宁形象37-44
- 一、全面的怀疑精神38-41
- 二、高傲的个性41-43
- 三、强烈的报复心理43-44
- 第三节 《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形象44-50
- 一、自私的“多余人”45-47
- 二、邪恶的诱惑者47-48
- 三、冷酷的破坏者48-50
- 本章小结50-51
- 第三章 恶魔精神及其美学价值51-67
- 第一节 个体意识与人性之美51-59
- 一、对现实的反抗52-54
- 二、对自由的向往与珍视54-57
- 三、对真善美的渴望57-59
- 第二节 善恶辩证的思想59-62
- 第三节 悲剧意蕴与精神力量62-66
- 一、性格悲剧63-64
- 二、命运悲剧64-65
- 三、社会悲剧65-66
- 本章小结66-67
- 结语67-69
- 参考文献69-74
- 例证来源74-7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5-76
- 致谢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鸿;迷惘、堕落的“英雄”——评莱蒙托夫笔下的“多余人”形象[J];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2 朱晓燕;莱蒙托夫《帆》中的颜色词[J];俄语学习;2004年04期
3 黄晓敏;莱蒙托夫戏剧主人公的恶魔性[J];俄罗斯文艺;2005年03期
4 李妙晴;;“奇异”的莱蒙托夫[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11期
5 魏丕植;;读莱蒙托夫[J];黄河之声;2013年09期
6 莱蒙托夫 ,顾蕴璞 ,余振;莱蒙托夫诗选[J];苏联文学;1980年02期
7 B.H.克留耶娃,周发悹;论莱蒙托夫《当代英雄》的语言[J];外语学刊;1982年02期
8 余振;;莱蒙托夫诗三首[J];文化译丛;1983年04期
9 张学增;莱蒙托夫《Тучи》一诗汉译的商榷[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3年03期
10 雅斯特列比洛娃;方明;;莱蒙托夫与音乐[J];文化译丛;198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心华;;俄国古典文学中的厌女情结[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刘心华;;俄国古典文学中的厌女情结[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李正荣;“我爱祖国,但却用的是奇异的爱情”[N];经济观察报;2014年
2 王樽;“当代英雄”今何在[N];深圳特区报;2014年
3 元尚(北京);我的1949年版书[N];中国商报;2003年
4 洪烛;死神的连环套[N];中华读书报;2000年
5 黄福民;呼吸英雄的气息[N];解放军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晓敏;莱蒙托夫的戏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爱丽;莱蒙托夫长诗《恶魔》中恶魔形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邱嘉晨;莱蒙托夫的东方书写[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刘娜;莱蒙托夫创作中的恶魔精神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4 王学;莱蒙托夫的文学创作与俄罗斯民族主义[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平;莱蒙托夫诗歌含义的生成模式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240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124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