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兴趣”角度论盛唐诗歌五首
发布时间:2017-11-18 16:36
本文关键词:从“兴趣”角度论盛唐诗歌五首
【摘要】: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言:“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严丹丘认为“既多兴象,复备风骨”的盛唐诗歌其妙处旨在“兴趣”,其“兴趣”笔法追求浑成深厚、含蓄悠远的诗学境界。撷取盛唐诗歌中的五首经典吟唱,从“兴趣”的角度品味其间的“味外之旨”与“韵外之致”。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207.2
【正文快照】: 南宋严羽在其诗评理论著作《沧浪诗话·诗辨》中有言:“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1](P.26)严羽认为盛唐诗歌作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巅峰,其妙处正在于“兴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启兴;乔典运;;盛唐诗歌的美学风貌[A];唐代文学研究——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李精耕;;论张说诗歌已初具盛唐诗歌的特质——“兴象”[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晓君;盛唐唐诗 中华文化之巅[N];阳泉日报;2011年
2 耿联;省政协举行“名家讲座”[N];新华日报;2010年
3 刘英杰;一支来自唐朝的乐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康;盛唐诗歌“胡化”现象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2 庞婷;盛唐诗歌的基本审美形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3 李佳;盛唐诗歌的传播模式[D];河北大学;2000年
4 陈佩枝;盛唐诗歌中的盛唐女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滕金宇;促进盛唐诗歌繁荣的教育因素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宋磊;盛唐诗歌与书法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刘红伟;盛唐诗歌与西域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秦兰勇;盛唐诗歌中的越地意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胡拥军;盛唐诗歌中的“胡风”[D];暨南大学;2009年
10 张宁;盛唐宫廷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00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200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