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扬诗歌中的悲剧元素探究
本文关键词:李立扬诗歌中的悲剧元素探究
【摘要】:华裔美国诗人李立扬(Li-Young Lee,1957-)是当代美国最著名、读者最广泛的优秀华裔美国诗人之一。迄今主要创作有诗集四部:《玫瑰》(Rose,1986)、《在我爱你的那座城市》(The City In Which I Love You,1990)、《夜之书》(Book of My Nights,2001)和《在我眼后》(Behind My Eyes,2008)及一部回忆录《有翼之籽》(The Winged Seed:A Remembrance,1999)。他颠沛流离的离散经历、与众不同的文化背景且兼受中西诗学传统的浸润熏陶,使得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富于对华裔美国这一族裔身份的探寻与思考,而且生命的沉痛也激发起他对过去的无尽追思,他的回忆将痛苦的经历隔离出时间与空间的距离,以诗歌的文体表现形式将痛感升华成美感,在生命的重压之下呈现出悲剧化的壮美。在李立扬的诗歌中的确表现有沉郁柔美的气质,但那背后也有因激烈的反抗精神而呈现的人格力量的悲壮美与身份重新建构的强烈愿望,而这也是本篇论文试图探寻的主题——苦难诗学中的悲剧审美。本文以黑格尔悲剧冲突说、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和尼采的“酒神精神”等为主要代表的西方悲剧理论为理论基础,从悲剧冲突、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三个方面分析李立扬的诗歌中的悲剧元素。而体会华裔美国诗歌文本的审美特色进而发掘其内在的美学价值,是将其置于西方主流诗歌平等的位置的前提之下进行的。本文以文学审美与族裔追寻相结合的方式来探寻李立扬诗学在华裔美国文学多重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学和哲学价值,这对于提升华裔美国诗歌的地位有重要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712.0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员;我喜欢李立三,更喜欢中国[J];国际人才交流;2002年04期
2 陈旭;数易其名的李立三[J];文史春秋;2003年05期
3 罗永常;李立三与其夫人李莎[J];党史文汇;2005年05期
4 邵明武;;“李立三”一名有来历[J];咬文嚼字;2007年05期
5 李立宏;;李立宏作品[J];中国陶艺家;2007年01期
6 唐纯良;;从《李立三之谜》书中的“谜”说开去[J];党史博览;2010年04期
7 殷育文;;冯任与李立三一段不寻常的交往[J];党史文苑;2011年01期
8 ;李立作品[J];创作与评论;2011年05期
9 李思慎;李立三夫人李莎初访西柏坡再说李立三[J];炎黄春秋;1993年11期
10 天风;李立三的绝命书[J];炎黄春秋;199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毕铭;;李立英笑别人生[A];老兵话当年(第五辑)[C];2004年
2 姜平;;南昌起义的主张最早是由李立三、邓中夏提出的[A];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焱;“铁柜大王”李立民:小公司大运作[N];经理日报;2003年
2 子墨;谁在制造低价Windows 7[N];电脑报;2009年
3 石磊 肖涛;陈全国会见李立国一行[N];西藏日报(汉);2013年
4 民政部部长 中国慈善联合会会长 李立国;李立国:以包容互信为品格团结慈善力量[N];人民政协报;2014年
5 王延亮;《李立三全传》披露大量鲜为人知史料[N];北京日报;2002年
6 记者 王慧;民政部常务副部长李立国来抚调研[N];抚顺日报;2006年
7 徐化宁 本报特约通讯员 周同义;一位太行之子的拥军情[N];中国国防报;2011年
8 张俊榜;务实创业的带头人[N];新乡日报;2008年
9 深圳报业集团驻穗记者 李明;李立三:工人运动杰出领袖[N];深圳特区报;2011年
10 部宣;李立国在贵州调研基层民政能力建设和民政创制立法[N];中国社会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婧;李立扬诗歌中的悲剧元素探究[D];暨南大学;2016年
2 李华东;建国前后李立三劳动工会思想及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354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235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