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拜之路》的文化阐释与文化观照
本文关键词:《阿拜之路》的文化阐释与文化观照
【摘要】:哈萨克斯坦著名作家、院士穆合塔尔·阿乌埃佐夫创作的鸿篇巨著《阿拜之路》,被称为“哈萨克民族的红楼梦”与“哈萨克族的百科全书”,曾获得前苏联国家最高文学奖、列宁文学奖,并被翻译成116种文字出版,受到世界不同地区的读者与研究者的高度评价。《阿拜之路》以哈萨克族著名诗人阿拜·库南拜的成长与创作经历为主线,以阿拜生活与成长的哈萨克草原为背景,通过对诗人阿拜短暂一生的回顾,也真实再现了十九世纪哈萨克草原各部落的矛盾与冲突,生动展现了哈萨克草原淳朴的民风民情以及哈萨克民族的传统文化。本文把《阿拜之路》中的哈萨克民族文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其中所蕴涵的草原游牧文化,发掘与阐释其在民族文化书写方面的价值与功能,把该小说作为一部哈萨克文化记忆与书写的文本来进行研究,揭示小说对特定历史时期中亚哈萨克社会转型进程中的各种文化现象。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概述论文的选题及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思路。正文分为三章,分别从民俗学价值、草原游牧文化与时代精神三个方面阐释《阿拜之路》中的哈萨克族传统文化。其中《阿拜之路》的民俗学价值部分,重点研究小说中反映的哈萨克族的婚俗、迁徙转场的游牧生活习俗以及反映哈萨克民族历史、文化和感情的阿肯阿依特斯对唱艺术;《阿拜之路》中的哈萨克族草原游牧文化部分,主要阐述《阿拜之路》中所反映的哈萨克族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和毡房文化;《阿拜之路》与时代精神部分,着重研究小说中阿拜时代的哈萨克社会、女性观的文化解读与伦理思想透视。论文采用跨文化与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从民俗学的角度分析《阿拜之路》所具有的文化阐释功能。同时,对《阿拜之路》中的民俗学价值、草原游牧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探讨,也能够对我们深入理解小说的文化内涵、文学价值有积极的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伊犁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361.0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守让;文学的文化阐释功能[J];理论与创作;2000年03期
2 杨杰,刘立军;俄语中某些表爱称谓的语言文化阐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12期
3 陈旋波;林语堂的文化阐释学浅析[J];学术论坛;2001年05期
4 金昌庆;原型的意义——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的文化阐释[J];当代文坛;2003年06期
5 樊荣;成公子安《啸赋》的艺术魅力及其文化阐释[J];名作欣赏;2005年10期
6 刘淮南;;建构抒情学的努力——评李s健吨泄糯闱槔砺鄣奈幕汀穂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周颖;;关于“恶”的文化阐释及其与历史发展的关系[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8 韩伟;柯丽娜;;类型文化背景下的女性狂欢——对当下女性宫廷题材剧作的文化阐释[J];创作与评论;2011年06期
9 刘会芹;薄守生;;“经”字意义流变的文化阐释[J];德州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刘申;风水思想的文化阐释[J];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宁;;翻译与跨文化阐释[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2 范玉刚;;文艺学范式的重构及其文化阐释[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3 陈建中;;比较研究新境界——评《诗经的文化阐释》[A];东方丛刊(1996年第4辑 总第十八辑)[C];1996年
4 陈向春;;中国古小说猴的文化阐释[A];东方丛刊(1993年第4辑 总第七辑)[C];1993年
5 ;新书览要(20种)[A];诗经研究丛刊(第九辑)[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洪兆惠;面对文化阐释的尴尬[N];辽宁日报;2007年
2 李庆本;中华文化的跨文化阐释与传播[N];人民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张圣华;让世界读懂中华文化[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李庆本;中华文化世界传播的学理依据[N];中国文化报;2008年
5 陈跃红 ;颁奖词的跨文化阐释[N];中国文化报;2012年
6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校长 博士生导师 廖小平;诚信的文化阐释[N];光明日报;2012年
7 乐黛云;建立多样性的“对视”[N];文艺报;2012年
8 喻守国;经典的另一种读法[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欣;论闻一多的文化阐释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丁峰山;明清性爱小说的文学观照及文化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悦生;论文化阐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何珊;深度翻译视角下分析《大学》英译本中的文化阐释[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3 罗晓君;央视春晚小品中女性形象的建构及其文化阐释[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4 刘萌萌;《阿拜之路》的文化阐释与文化观照[D];伊犁师范学院;2016年
5 陈燕;林纾翻译的文化阐释[D];苏州大学;2002年
6 魏维;“圆”和“圆”参构语词的语义分析及文化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胡滢;街头、街民与“秀时代”:《生活秀》多重文本的文化阐释[D];浙江大学;2009年
8 赖书慧;方位词“左”的文化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9 杨裕曦;地铁空间及其影视意象的文化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艾文娟;美学范畴“品”和“品”参构语词的语义分析及文化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658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265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