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试论石川淳文学作品中的反叛精神

发布时间:2017-12-11 05:34

  本文关键词:试论石川淳文学作品中的反叛精神


  更多相关文章: 反叛精神 左翼运动 幻灭 再出发 无政府主义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太宰治、坂口安吾、石川淳、织田作之助等一大批作家在文坛大显身手,引领了文坛风潮,被称为无赖派作家。他们大多活跃在昭和10年左右,以反秩序、反传统的“无赖”态势为其鲜明特征,也同时在那一时期被固定下来。石川淳(1899年-1987年)于1925年(大正14年)在福冈高等学校当教师期间,因拥护参加左翼运动学生,并支持以福冈为中心展开的劳动运动而被解聘。石川淳的反叛精神在那个时期开始萌芽,并在接下来的作家生涯中一直保持,毫不动摇。“绪论”中,分成中国和日本两方面简单介绍了石川淳的研究史。第一章围绕《普贤》这部小说,大致论述了石川淳的反叛精神。1937年(昭和12年),石川淳凭借《普贤》获得了第四次芥川奖。作品中,石川淳把热衷于左翼运动的女主人公比喻成活在俗世的普贤菩萨,最后通过左翼运动的失败,表达了对于当局严酷统治的批判。而在左翼运动失败后,主人公并没有自甘堕落,依然对于革命运动抱有希冀。第二章围绕《马尔斯之歌》考察石川淳的反战意识。《马尔斯之歌》发表在1938年《文学界》一月刊上,由于涉嫌反军国主义论调,而被处罚禁止刊行。石川淳在战时下创作受到了限制,不得已转而研究史书《森鸥外》和江户文学。在《马尔斯之歌》中,在国民总动员体制下,全民一致支持对外战争,作者通过描绘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冬子和我,表达自身对于战争的厌恶。第三章围绕《黄金传说》简要论述石川淳的反叛精神。战败后以《黄金传说》(1946年·昭和21年)的发表为标志,石川淳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文学创作,与太宰治、坂口安吾等一起被称作“无赖派作家”。在《黄金传说》中充斥着对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部队进驻日本的不安。联合部队也只不过代替了战时下军国主义者来管理这个国家,与战时并无不同。石川淳在文中充分表达了对于战争、进驻部队等的不满。第四章主要论述了《白头吟》中石川淳的革命主张。《白头吟》(1957年·昭和32年)中,主人公晋一并不是作为革命领导出现,而是始终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无政府主义者的革命。无产主义者试图推翻现有政府,但无奈计划暴露而失败。但是作者在文中却对于日本将来的革命形势持乐观态度。“结语”中,着重总结了随着时代的改变,石川淳的反叛精神的变化。在每一部作品中,石川淳不仅是对既有的文学,更是对现行的秩序和制度大胆发出了质疑。而在革命运动失败后,石川淳始终对于革命的未来保持乐观,坚信可以突破危机。最后是参考文献。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313.0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海蓓;石川[J];财会月刊;2005年21期

2 祖德陶;;母亲石川爱子呵![J];上海文学;1962年06期

3 刘思平;中国电影第一个导演──张石川[J];当代电影;1996年03期

4 小编;;对话空间[J];同学;2002年12期

5 许永生;;黄河连富士 扶桑有知音——记“黄河友谊奖”获得者石川一郎[J];国际人才交流;2007年03期

6 燕怡;;微电影价值重估——电影学家石川教授谈微电影[J];时代人物;2012年09期

7 林海蓓;;石川[J];散文诗;2008年17期

8 张凤铸;李朝阳;;评中国电影先驱张石川[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薛家柱;;中国电影始祖张石川[J];文化交流;2007年06期

10 盛丹;安利;段萌;;蒲蒲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石川郁子 绘本的诗意[J];明日风尚;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大捚;“日本石川文化日——感知石川”在宁举行[N];新华日报;2006年

2 记者 姜虹;大众点评与石川科技达成战略合作[N];中华工商时报;2014年

3 记者  胡劲松;日本石川县友好代表团在徐访问[N];徐州日报;2006年

4 苏铁鹰   ;“石川纤维”赴京成为业界新看点[N];中国纺织报;2003年

5 姚大捚;梁保华会见日本石川县友好代表团[N];新华日报;2006年

6 徐勇;梁保华会见日本石川县议会访问团[N];新华日报;2009年

7 明月;日本石川县与我市签订观光交流协议[N];无锡日报;2010年

8 金宝山;张石川冒死拍血战[N];中国档案报;2005年

9 苏铁鹰  ;石川纤维问鼎中国面料高端市场[N];中国纺织报;2003年

10 记者 李彦伶;石川:让老百姓能买得起住房[N];各界导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思涵;试论石川淳文学作品中的反叛精神[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773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2773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7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