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细密画与《我的名字叫红》的写作

发布时间:2017-12-11 21:06

  本文关键词:细密画与《我的名字叫红》的写作


  更多相关文章: 《我的名字叫红》 细密画 叙事模式 色彩隐喻 文化杂合


【摘要】: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是当代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已被译为40多种语言在全球发行。《我的名字叫红》是帕慕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部小说之所以颇得读者青睐并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一是缘于作者选用了极具土耳其民族特色的细密画题材,二是因为帕慕克借用细密画技法结构全篇,使《我的名字叫红》像极了一幅用文字绘制而成的细密画卷。笔者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运用叙事学、后殖民主义等理论成果,以细密画的艺术特征为切入点,重点分析帕慕克细密画般的叙事技巧以及文本中红、绿、黑等色彩的隐喻意义,并且结合文化混杂理念对《我的名字叫红》的文化内涵作了进一步探索。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374.0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春花;;论《我的名字叫红》叙事中的文化主题[J];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03期

2 陆建德;;意识形态的颜色——评《我的名字叫红》(上)[J];书城;2007年05期

3 王芳;;浅谈《我的名字叫红》中的叙事策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张璐;;《我的名字叫红》:由绘画引起的文化冲突及其启示[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年12期

5 赵金花;;最后一秒钟思维告白的秘密——《我的名字叫红》的叙事技巧解析[J];钦州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郭秀媛;;静观“红”热潮——审视《我的名字叫红》[J];长江学术;2009年01期

7 王振军;;东方和西方都是真主的——论《我的名字叫红》的意识形态叙事[J];名作欣赏;2009年18期

8 耿韵;;艺术家的双重忠诚——评《我的名字叫红》[J];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09期

9 杨丽荣;;“我”叙述者的他性——浅谈《我的名字叫红》的叙述者特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10 蔡爱国;李国强;;《我的名字叫红》中的知识分子处境问题[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沈志兴(《我的名字叫红》译者);《我的名字叫红》:我翻译的第一部土耳其语小说[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董凤鼎;《红》为什么这样红[N];光明日报;2007年

3 老桨;三强支撑品种凸现新趋势[N];中国邮政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梅倩;“诺奖”作品经受市场考验[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5 文可;小语种文学出版风光与尴尬[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6 耿娴;人类如何走出“迷宫”?[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本报驻安卡拉记者站 孙晓敏 李玉东;发现表达文化冲突与交融的新符号[N];光明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俊文;《我的名字叫红》的“绘画性”阐释[D];南昌大学;2015年

2 周敬新;细密画与《我的名字叫红》的写作[D];南昌大学;2016年

3 赵三三;《我的名字叫红》叙事策略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4 王芳;《我的名字叫红》的叙事策略[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5 何晓娟;《我的名字叫红》:“不确定性”解读[D];云南大学;2011年

6 徐海燕;《我的名字叫红》的文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7 马丽芳;《我的名字叫红》的“呼愁”情结[D];云南大学;2014年

8 梁萌萌;《我的名字叫红》空间叙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9 张鹤;《我的名字叫红》欲望意蕴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陈福兰;《我的名字叫红》不可靠叙事者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799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2799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b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