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洞”的所指:《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遭遇》与文学形象学的另议
本文关键词:“空洞”的所指:《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遭遇》与文学形象学的另议 出处:《中国比较文学》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形象 科幻文学 文学形象学 结构主义 符号学 儒勒·凡尔纳
【摘要】:在对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形象进行研究时,人们往往会基于直觉将作品中的"异国"当作对现实中异国的真实写照,然而在一些作品中,异国形象很可能是作者虚构出的"空洞"形象,它从作为一个内在自足的符号系统的文学文本中,而不是文学对现实的依附性中获得存在的合法性。凡尔纳小说《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遭遇》中的中国形象,正是作者基于一种以理性主义为本质的浪漫主义精神的虚构。作品中无论是中国人、中国的历史事件或者文化地理景观,都被消解了其真实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而成为传递作品"理性—非理性"深层叙事结构的能指符号。这种以符号学和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研究,可被视为当代形象学在转向研究形象注视者一方时的一种具体方法支撑。
[Abstract]:Study on the exotic image in literary works, people tend to be intuitive works of "exotic" as a true portrayal of the reality based on the exotic, but in some works, the exotic image is likely to be the author of the fictional "empty" image, from literary texts as a self-contained symbols in the system, rather than the literary reality attachment gain legitimacy in existence. The image of China in Verne's "a Chinese encounter in China" is the author's fictitious romanticism based on rationalism. In the works, both Chinese and Chinese historical events or cultural landscapes have been dispelled their real so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become signifier symbols that convey the deep narrative structure of "rational irrational" works. This research based on semiotics and structuralism can be regarded as a specific method support for contemporary image studies when turning to the image viewer.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分类号】:I565.074
【正文快照】: 对于以创作科幻小说闻名于世的凡尔纳来说,《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遭遇》(The Tribulation of a Chinese in China,以下简称《遭遇》)是一部鲜为人知的作品。这部小说1879年以报刊连载的形式在法国问世,1879-1880年间有3个不同的英文译本出版,在其后漫长的岁月里便再也没有 被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传红;在幻想中漫游世界——凡尔纳与他的科幻创作(下)[J];中国科技月报;2001年03期
2 么志龙;;凡尔纳与《80天环游世界》[J];全国新书目;2004年09期
3 赖冉;水晶;;在时间中探索凡尔纳[J];钟表;2006年02期
4 姚海科;;凡尔纳的海洋世界[J];海洋世界;2008年06期
5 颜坤琰;;凡尔纳的“写作公司”[J];世界文化;2009年04期
6 冒键;;“科学诗人”凡尔纳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J];华文文学;2013年03期
7 鲁江堤;凡尔纳和他的《海底两万里》[J];外国文学研究;1980年03期
8 吴岳添;一份关于凡尔纳的珍贵资料[J];外国文学评论;1991年01期
9 吴岳添;法出版凡尔纳的遗作[J];外国文学评论;1995年01期
10 刘玉玲;儒勒·凡尔纳的世界[J];出版科学;1997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李威;凡尔纳在幻想中旅行[N];山西科技报;2002年
2 林里夕 书评人;儒勒·凡尔纳:他的科学预言都神奇地变成了现实[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3 宋海东;凡尔纳的中文译著[N];湖北日报;2000年
4 郭延礼;儒勒·凡尔纳在中国的百年之旅[N];中华读书报;2000年
5 尹传红;在幻想中漫游世界[N];大众科技报;2008年
6 白宏太;怀念在缺乏幻想的时代[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薇冉;灵感来自月球[N];中国文化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侯洁;凡尔纳笔下的中国形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2 杨海玉;凡尔纳科幻小说的空间建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年
3 陆辰叶;从小说到电影[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4 刘媛;凡尔纳与威尔斯的科幻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崔瑞娟;中韩近代科学小说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429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342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