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迟来的成长与弗兰肯斯坦早到的觉醒
本文关键词:浮士德迟来的成长与弗兰肯斯坦早到的觉醒 出处:《外国文学》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马娄 《浮士德》 玛丽·雪莱 《弗兰肯斯坦》 基督教
【摘要】:马娄的《浮士德》和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在主题上相似显而易见,但两部作品之间也有一些耐人寻味的区别,其中之一就是:浮士德虽然很早与魔鬼签定协议,却到最后才意识到自身行为之实质及其严重后果;弗兰肯斯坦则早在怪物诞生之初即对上述问题有深刻认识。这看似纯粹表面性的、仅涉结构的差别,其实与两部作品背后各自的意识形态相关。马娄认同的新教阿米尼乌斯派教义需要拖延浮士德的认识过程,因此只能将其所受之惩罚高度浓缩于最后一小时,而玛丽·雪莱的浪漫主义思想则需要大篇幅、尽可能详细地展示弗兰肯斯坦造人行为的严重后果。
[Abstract]:Marlowe's "Faust" and Mary Shelley's "Frankenstein" in the subject but also have similar obviously, between the two works some intriguing differences, one of which is: Although Faust very early and the devil has signed an agreement to finally realize their real and serious consequences for the Frankenstein monster in the earl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above problems have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is seemingly purely superficial, only structural difference, in fact, is related to the ideology behind the two works. Understanding of Marlowe identity of Protestant Emmelle sent teachings have to delay the Faust, it can only be punished by its highly concentrated in the last hour, and Mary Shelley's romantic ideas need large space, as detailed as possible, showing Frankenstein serious consequences of human behavior.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英文系;
【分类号】:I561.074
【正文快照】: 17世纪英国剧作家克里斯托弗·马娄(Christopher Marlowe)的剧本《浮士德》(Doctor Faustus)与19世纪初小说家玛丽·雪莱(Mary Shelley)的《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是浮士德这个母题在西方文学中的两次重要表现,反映欧洲文化中某些持续存在的价值和共同面对的矛盾。《浮士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晓霞;;在上帝与魔鬼之间——论浮士德的悲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2 赵栋栋;;浮士德的“需要”[J];长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张巧;;破碎的乐园梦与永恒理性的有限性——再论浮士德的“盲目”[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2年06期
4 尤里·阿拉鲍夫;罗姣;;浮士德[J];世界电影;2012年04期
5 杨武能;冲出知识的迷雾——浮士德的故事之一[J];名作欣赏;1990年02期
6 杨武能;吞咽爱情的苦果——浮士德的故事之二[J];名作欣赏;1990年03期
7 杨武能;从政,魔鬼操纵的假面游戏——浮士德的故事之三[J];名作欣赏;1990年04期
8 杨武能;寻美,无从把握的虚幻梦影——浮士德的故事之四[J];名作欣赏;1990年05期
9 杨武能;历史沧桑的艺术缩影——“浮士德”的时代精神[J];名作欣赏;1991年01期
10 李正娜;谈浮士德及其悲剧[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冯茜;;堕落的“浮士德”——《道连·格雷的画像》与《驴皮记》之比较[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2 潘立勇;;从屈原与浮士德求索意向比较看中西文化精神异同[A];东方丛刊(1996年第2辑 总第十六辑)[C];1996年
3 张红霞;;在浮尘中升华——触读浮士德的形象意义[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晓闽;我们都是浮士德[N];文艺报;2014年
2 黄梅;浮士德与“追求”的神话[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余凤高;说不尽的浮士德[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本报特派记者 柳青;与欲望有关的历史,是周而复始的圆[N];文汇报;2011年
5 赵亦冬;新作重解农民工 巨制再问浮士德[N];工人日报;2012年
6 聂世闻;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淫逸为耻[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6年
7 王克迪;科学界的“浮士德”[N];科技日报;2000年
8 景作人;精神的感悟与心灵的碰撞[N];音乐周报;2002年
9 残雪;“良师”与学生[N];中国妇女报;2002年
10 燕海鸣;让旅游改变生活[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姚楠;术士还是学士?[D];西南大学;2015年
2 曹冬妮;浮士德形象演变研究[D];湖北大学;2016年
3 王彩娟;浮士德的堕落:福柯权力—知识视角下的《浮士德博士》[D];中南大学;2010年
4 崔维乔;生命的冲突[D];西南大学;2009年
5 王二庆;“一名优秀的魔法师就是一尊伟大的神”[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6 冯勉;创作:舞台剧表演《我是月亮》《浮士德3》论文:试论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如何对角色高度感知与塑造[D];南京大学;2012年
7 吴洁;维尼亚夫斯基《浮士德主题幻想曲》的解析[D];西安音乐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1343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343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