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语象和图像的“统觉共享”:伍尔夫现代主义小说的视觉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6 17:28

  本文选题:伍尔夫 切入点:统觉 出处:《文艺争鸣》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自古以来,文学与图像之间密切联系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西方,古希腊时期的西蒙尼德斯就提出了"诗是有声画,画是无言诗"的观点,而中国古代亦有"诗画一律""左图右史"的说法。文字与图像媒介的共通源于人类多种感觉之间的"可通性",正如在康德那里,人们通过主体意识将知觉、想象和概念进行综合统一而上升为"统觉",从而使认识杂乱的感性经验成为可能。"语象"和"图像"作为文学和图像关系的"细胞",它们二者通过相互间的唤起、联想
[Abstract]:Since ancient times, people have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image. In the West, Simone des of ancient Greece put forward the view that "poetry is a vocal painting, painting is a silent poem". In ancient China, there was also a saying that "poetry and painting are uniform" and "left and right history". The common understanding between writing and image media stems from the "interconnectedness" between human feelings, just as in Kant's view, people perceive through their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Imagination and concept are integrated and unified to become "apocalypse", thus making the perceptual experience of understanding clutter possible. "verbal image" and "image" are the "cells" of literature and image relations, which associate with each other by arousing each other.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才勇;;视觉现代性的诞生——印象派画法的哲学分析[J];文艺研究;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梦圆;;论《西游补》的视觉现代性之维[J];理论界;2015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洪灵;走出“愤怒”的困扰——从情感的角度看伍尔夫的妇女写作观[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3期

2 王鹏;调和之笔:寻求对立中的统一——伍尔夫《幕间》解读[J];理论学刊;2004年09期

3 李晓文;;试论伍尔夫的日记文学[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朱艳阳;;伍尔夫小说的诗化特征[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9年01期

5 杨莉馨;;20世纪以来伍尔夫汉译与研究述评[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崔海妍;;新时期伍尔夫研究述评[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2年04期

7 冯文坤;超越德立达的自我解构与伍尔夫自我的诗意离散[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8 陈剑飞;;伍尔夫的屋子(外二首)[J];西湖;2006年08期

9 刘海燕;;一旦写作生涯被思想照亮——由伍尔夫谈起[J];作品;2007年07期

10 赵慧;申彦霞;;伍尔夫研究评析[J];长城;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璐;;无韵诗章:论伍尔夫小说的诗化特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吕雪梅;;解话中画,理文中纹 解读伍尔夫《海浪》中的立体主义叙事实验[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陈静;;挖掘人物背后的隧洞——评弗·伍尔夫《达洛卫夫人》的意识流技巧[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慧卿;德国总统悬而未决 伍尔夫能否如愿[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2 武炳新;流动着的伍尔夫[N];中国邮政报;2002年

3 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野;德国总统麻烦大了[N];光明日报;2012年

4 杨莉馨;贝尔绘画艺术对伍尔夫小说的影响[N];文艺报;2012年

5 本报驻柏林记者 王怀成;靓丽时尚的德国第一夫人[N];光明日报;2010年

6 ;《伍尔夫报告》与英国司法改革[N];人民法院报;2001年

7 刘鹏凯;充满诗意的写作[N];海南日报;2004年

8 柳已青;《伍尔夫传》:凋零于水中的英格兰百合[N];安徽经济报;2006年

9 阎立 孔德琴(作者单位分别为合肥工业大学、淮南师范学院);从《简·爱》到伍尔夫[N];光明日报;2004年

10 本报驻德国记者 刘华新;伍尔夫当选德国总统[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红梅;伍尔夫小说的叙事艺术[D];苏州大学;2006年

2 吕洪灵;情感与理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毛继红;寻找有意味的形式[D];河南大学;2002年

4 潘建;弗吉尼亚·伍尔夫:性别差异与女性写作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燕婷;伍尔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陈钦;论伍尔夫小说理论中的真实观[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玲;伍尔夫与张爱玲女性主义创作比较研究[D];伊犁师范学院;2015年

4 党啸林;伍尔夫小说中的性别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何平;伍尔夫作品中“房中天使”意象的女性主义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6 周丽平;伍尔夫小说理论探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崔洁莹;论伍尔夫小说中的沟通[D];南京大学;2011年

8 王晶;试论伍尔夫小说创作中的生与死主题[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9 杜娟;死与变:论弗·伍尔夫小说中的存在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刘爱琳;论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理论及创作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5757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5757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3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