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范式研究思考

发布时间:2018-03-30 04:04

  本文选题:马克思主义 切入点:文学批评 出处:《语文建设》2016年03期


【摘要】:所谓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其实是面对当代审美文化的经验时使其过程展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形态及特征的问题,我国想要通过什么样的理论方式使审美文化经验能够实现则是这一理论范式的核心。当代西方的文化思潮不断崛起,中国的这一理论范式领域迎来了机遇同时也要接受想要的挑战和考验。本文将对这一理论范式进行深入研究思考,以期对业界带来一定的借鉴价值。
[Abstract]:The so-called Marxist literary criticism theory in China is in fact a problem in the face of the experience of contemporary aesthetic culture that makes its process show a relatively stable form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core of this theoretical paradigm is what kind of theoretical means our country wants to achieve aesthetic cultural experience. This field of theoretical paradigm in China has ushered in opportunities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to accept the challenge and test that it wants. This article will carry on the thorough research and thinking to this theoretical paradigm in order to bring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to the industry.
【作者单位】: 中共包头市委党校;
【分类号】:I1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梅娟;;文学多元时代的批评策略[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2 殷睿,黄茵;世纪之交文学的收获与缺失——“90年代文学研讨会”纪实[J];文艺争鸣;2001年02期

3 高奋;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6期

4 刘俐俐,李玉平;网络文学对文学批评理论的挑战[J];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5 骆顺民,付崇国;批评理论与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型——以《文坛边上的搜索》为视点[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6 赖大仁;;文学批评理论研究:观念与方法——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的意义[J];文艺评论;2006年01期

7 张文东;;“诗性批评”:文学研究的传统与发展[J];东疆学刊;2009年02期

8 雍青;;解构语境中的建构性话语——兼论199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理论的逻辑建构[J];江汉论坛;2010年04期

9 赵慧平;;开展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理论进程的研究[J];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06期

10 谢冰;;浅析文学批评理论研究思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余森;;校园文学培养鲜活生命的本真[A];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成果首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成果——校园文学研究[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向红;越南文学批评理论工作者代表团来陕访问[N];陕西日报;2007年

2 韩文鑫 中共党员;热望“重估”之后降临一个文学新时代[N];辽宁日报;2011年

3 杨光祖;文学还能更好些吗?[N];文学报;2012年

4 邱国红/译;为什么我要选择文学[N];社会科学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熊元义;当代文艺批评的理论反思[N];文艺报;2012年

6 张昊臣 李嘉璐;文学研究中的普遍性、差异性与融通性[N];文艺报;2013年

7 周思明;马克思文学批评理论的恒久魅力[N];河北日报;2011年

8 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 马驰;对30年来文艺理论研究现状的一些思考[N];人民政协报;2008年

9 厦门大学 林丹娅;女性文学对学科发展的重要贡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10 李永虎;审美的超越[N];文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吉猛;文学的存在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陈颖;“对话”语境中的钱钟书文学批评理论[D];辽宁大学;2009年

3 孙淑奇;文学体验论[D];辽宁大学;2009年

4 王长顺;生态学视野下的西汉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矗;对话诗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昱锟;文学活动中的微观媒介[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2年

2 解德兰;中国文学批评理论本土化建设的当代境况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徐轶群;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历时与共时的并存[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华君;魏晋以来文学批评理论中的“自然”思想[D];兰州大学;2012年

5 杨祝媛;三十年代学院派批评空间的生成[D];辽宁大学;2009年

6 王晓媛;走出父权话语的樊篱[D];武汉大学;2005年

7 张慧;论詹姆逊的文学批评理论[D];新疆大学;2005年

8 何军;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视角的生成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9 李莉;试论消费时代的文学活动与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10 谢晖晖;文学研究术语“文学范式”何以可能?[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84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684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a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