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邯郸记》与《人生如梦》主题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8 16:05

  本文选题:《邯郸记》 + 《人生如梦》 ; 参考:《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人生如梦"自古就是我国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梦与个人命运沉浮的关联几乎贯穿了整个文学史。从庄子的"梦蝶"与"真人无梦"观,到《左传》与汉赋,将梦在叙事文学与抒情文学中的审美意味进一步升华。直至唐宋,无论是李白、李商隐的涉梦诗,还是苏轼的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慨叹,还是《枕中记》、《南柯太守传》这样的传奇小说,以梦入情、以梦示人生的笔法走向成熟。元明戏剧的高度繁荣,以梦入戏、以梦名戏、甚至梦境成为整个剧情,"临川四梦"的出现,使得梦与人生、梦与文学的联系达到高峰。直至《红楼梦》的出现,集为大成。着眼西方,梦的传统可以追溯至吉尔伽美什史诗,古希腊时期就有"人生如梦"主题的出现,至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创作了多部与梦相关的戏剧作品,如《仲夏夜之梦》、《麦克白》、《暴风雨》等。其中,很有意思的是,西班牙黄金世纪剧作家卡尔德隆的代表作《人生如梦》(La vida essueno)与我国伟大的剧作家汤显祖的《邯郸记》,在17世纪上半叶出现了。两部作品同为戏剧文学,在相近的时间里,跨越了亚欧大陆近万里的距离,跨越了古老东方与西方的异质文化,表达着"人生如梦"的共同主题。戏如人生,人生如梦,本文将以《邯郸记》与《人生如梦》为研究对象,以平行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比较二者的"人生如梦"主题内涵与表现方式,并最终回归戏剧本体,试图探索这一主题与戏剧艺术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涉及的两大剧作平行比较研究势必跨越东西方异质文化,因此,这一比较研究的可比性与意义是本文的基本前提,也是第一章内容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从类同性、异质性、互补性三大方面着手,分析了两部作品关于"人生如梦"主题的可比性,其中的每一方面又都对应、指导着之后的每一章内容。类同性是二者比较的基础,是将两部作品置于一处的最基本因素。异质性不仅仅体现着不同,更重要的是尽量跳脱出单纯的异同比较,尽可能深入挖掘两部作品背后的两种文明的独特性和原生性,凸显中西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两部作品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不可截然分裂。本文第二章《如梦人生的东西之辨》中,从两部作品的主题内涵入手,比较了两位主人公入梦的原因、梦醒时顿悟的真谛以及梦醒后的出路选择及其背后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一方面,深化了对《邯郸记》的认识与理解,它不仅仅是一部政治、社会讽刺作品,更是一部完全否定数年士人"得意人生"的人生观、渴求另寻出路而不得的人生之作。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生如梦》中对无限自由意志的否定、对倡导理性与基督宗教信仰间的矛盾纠结心理。二者种种,看似截然相反,又却殊途同归。两位作者在新旧时代夹缝中游走的徘徊与犹豫。他们都试图冲破时代的枷锁,都似乎站在了新时代、新思想的一边,却又依然对旧时代充满了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第三章《人生如梦之梦——如梦人生的镜像呈现》,着眼于两位女主人公,继续延伸"人生如梦"主题的内涵。两部作品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用各自的女主人公来填充男主人公的人生梦。她们的身份是多重的,一方面,她们全程参与了卢生与齐格蒙特的梦境,是这梦境中的幻象;另一方面,又是实实在在的女性形象;而最重要的是,她们既是男主人公的伴侣或爱慕的对象,又仿佛就是他们自己,是卢生与齐格蒙特在女性样本。她们的人生轨迹恰恰是两位男主人公如梦人生的镜像投射,而她们若实若虚、虚实转换的丰富形象,更是为"人生如梦"的主题增添了不言而喻的神秘色彩。她们的地位看似是次要的、是从属于男主人翁的,但正是有了她们,卢生与齐格蒙特的如梦人生才算称得上"完整"。她们与两位男性主人翁一道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如梦人生的斑斓图景。互补性则是最高的、也是最难达到的要求,但正是有了互补性,平行比较研究才有意义。因此在本文第四章《结语:"人生如梦"主题与戏剧的双重互动》中,将最终回归戏剧艺术本体,试图以《邯郸记》与《人生如梦》两部中西方经典之作为基本依托,探索"人生如梦"的主题与戏剧互动的一些规律,即戏剧文学是如何表现、发展、深化"人生如梦"的内涵的,同时,"人生如梦"主题的展现又是如何突出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的。虽仅仅通过两部戏剧作品,不敢以偏概全,但它们体现出的共性颇具代表性,故借此"管中一斑",妄窥"全豹"。这也使得本文试图在类同性与异质性之上,从总体文学的角度,对中西戏剧相互理解、互补、融汇的途径有了初步探索。
[Abstract]: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 whether Li Bai and Li Shangyin ' s dream poems , or Su Shi ' s " dream of life , one respect for the moon " , or Su Shi ' s " dream of life , one respect for the moon " , or Su Shi ' s " life like dream , one respect for the moon " , or Su Shi ' s " life like dream , one respect for the moon " , or Su Shi ' s " life like a dream , a dream to show life ' s writing method to maturity . Yuan Ming drama ' s high prosperity , with the dream of the play , the dream name drama , and even the dream to become the whole drama , " In the early part of the 17 ~ ( th ) century , there are two works , such as the dream of life and dream , and the unique charm of the two works , such as the dream of life and dream . On the other hand , it is not only a political , social satirical work , but also a true love of life .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ways of mutual understanding , complementarity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dram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eral literature .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106.3-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继刚;张依萌;;卡尔德隆《人生如梦》的神话与宗教原型解读[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2 史风彩;;戏剧中的梦幻与宗教——汤显祖《南柯记》与卡尔德隆《人生如梦》之比较[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年09期

3 叶长海;;从临川四梦看汤显祖的人生观[J];戏剧艺术;2010年06期

4 蓝凡;;宗教生命:作为莎士比亚历史“他者”参照的汤显祖——杜丽娘与朱丽叶的性爱世界[J];戏曲研究;2010年02期

5 孙国江;;中国古代“人生如梦”思想影响下的黄粱梦故事[J];阴山学刊;2009年04期

6 郑艳玲;;解读汤显祖《邯郸记》中的女性形象[J];兰州学刊;2008年06期

7 郑艳玲;;生机勃勃的强势形象——简论《邯郸记》中的崔氏[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年01期

8 郑艳玲;;简析《邯郸记》中的卢生[J];邯郸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郑传寅;;古代戏曲中的宗教剧及其特点[J];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04期

10 史厚敏;;卡尔德隆戏剧《人生如梦》解读[J];戏剧文学;2006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柳旭;晚明佛教与汤显祖“情至”文学创作的关联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李艳;明清道教与戏剧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海冰;梦境中的“死亡精神”与“生命意识”[D];河南大学;2007年

2 董晔;论《邯郸记》[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62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862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9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