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高个子女人》中女主人公的身份危机问题研究
本文选题:《三个高个子女人》 + 爱德华·阿尔比 ; 参考:《郑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爱德华·阿尔比是美国戏剧史上继尤金·奥尼尔和田纳西·威廉斯之后一位举足轻重的剧作家。他的作品通常围绕美国中产阶级展开,作品主题触及到美国社会的众多现存问题,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人自身的存在本质,在观众中引发了强烈的共鸣。《三个高个子女人》是阿尔比晚期代表作之一,为其赢得了1994年的普利策戏剧奖。在这部半自传式的作品中,剧作家通过讲述无名女主人公的悲剧,传达出他本人对于当今社会中人们普遍面临的身份危机的看法。作品同时还触及了女性不公平的社会地位、弱势群体的艰难处境,以及生与死的哲学意义等主题。通过这部作品,剧作家也试图实现与已逝养母的和解。论文将结合身份危机的主题,分析女主人公悲剧的产生原因,探讨其在自我认同道路上所遭遇的种种挫折。论文的引言部分对爱德华·阿尔比本人的创作经历以及作品《三个高个子女人》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国内外关于作者和该作品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同时阐明该作品对于当下的研究意义。论文的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主要理论框架,包括身份认同危机与荣格的“面具”与“阴影”理论。论文的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分析了女主人公身份危机的两个表现方面,即自我认同危机与社会身份危机。其中,第二章结合“面具”与“阴影”理论分析了女主人公在自我认同问题上面临的矛盾心理:她一方面极力压抑自己的人格阴影,即软弱,渴望逃离现实世界的一面;另一方面又试图通过改变自我来融入周围环境中,重塑了一个自己其实十分厌恶的虚伪、拜金、过于强势的女性形象来获得他人的认可。在认识自我的问题上产生的这种矛盾感继而导致了她人格的分裂状态,给她带来了极大的困惑与痛苦。第三章通过分析作品中女主人公失败的社会交往关系,揭示出她岌岌可危的社会身份感。而这种危机恰恰是因她极端地坚持自己的重塑形象造成的。正如作者在其他作品中描述的那样,女主人公作为现代人的代表,难以维持与他人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无论家庭成员之间还是男女之间的关系都严重异化了。女主人公分裂的精神状态使其无法准确找到自我身份的定位,被金钱所腐蚀的价值观也使其难以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而造成了她无法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自信和身份的艰难处境。论文第四章探究了造成女主人公身份危机的两个主要原因。女主人公身份危机的产生离不开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首先,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处于客体地位,是作为“他者”的存在。随着女主人公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她渴望通过自己的重塑形象为自己赢得尊严和成功。然而受当时女性社会地位的限制,她寻求不到恰当的方式来实现个人独立,因此她对自我产生了怀疑,并陷入了无力反击的焦虑感中。其次,女主人公的身份危机还源于当时堕落的社会道德。在很大程度上,她的分裂人格也正是出于她对于社会价值观既践行又否定的矛盾心理。与此同时,堕落的社会道德异化了她的人际交往,使她无法从社会关系中获得归属感,进而阻碍了她建立自我的社会身份。论文的结语部分总结了女主人公身份危机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同时结合剧作家的创作意图,希望读者能够对于当今社会中仍存在的这些问题产生共鸣并进行思考。
[Abstract]:In the second chapter and the third chapter , the author tries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female hero ' s tragedy and the philosophical meaning of life and death . In the second chapter and the third chapter , the author tries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female hero ' s tragedy and the philosophical meaning of life and death .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712.0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琪;;夹缝中的生存——浅析《藻海无边》中的文化身份危机[J];青年文学家;2013年29期
2 何朝辉;;论《郊区佛爷》中移民后代的身份危机[J];文教资料;2010年20期
3 刘青;;对《苏菲的选择》中身份主题的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1年03期
4 薛欢;;杂糅文化下的身份危机——以《在一个自由的国度》为例[J];现代妇女(下旬);2013年11期
5 安志宏;刘丽珍;;论犹太人夏洛克的身份危机[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李丹玲;;性别与空间——从女性主义地理学分析《去十九号房》中的身份危机[J];作家;2012年02期
7 尚立坚;;论《藻海无边》中安特瓦内特的身份危机[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年07期
8 魏爽;毛延生;;“身份危机”的话语象似性表征——以《阿拉比》的认知文体学分析为例[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9 娄淑洪;;《爱无可忍》中的男性身份危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朱万泽;王澜;;后殖民语境中当代美国印第安人的身份危机与生存困境[J];作家;2009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孟慧丽 (首都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体验身份危机[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2 孙溯源;哈马斯的身份危机[N];经济观察报;2006年
3 陈定家;网络时代文学身份的危机[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景晓强;身份危机、面子与对外政策[D];外交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苗苗;《三个高个子女人》中女主人公的身份危机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2 钟怡霞;从创伤记忆看《藏身之所》中贝丝的身份危机与重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季芸辉;身世浮沉雨打萍[D];南京大学;2014年
4 岳子玉;文化身份危机与重构:对《一粒麦种》的解读[D];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
5 杨倩;从离散视角探讨《带我回家》中的文化身份问题[D];深圳大学;2017年
6 张凯;对身份危机的福柯式解读[D];暨南大学;2008年
7 韩倩倩;基于混杂理论的《白牙》人物身份危机与混杂身份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8 朱丽莉;现代人的身份危机—《苏菲的选择》的拉康式解读[D];兰州大学;2013年
9 房正笑;权力制约下的身份危机[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10 刘琳;《藻海茫茫》中的身份与创伤[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35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935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