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汉语诗歌意象语言的遮蔽性
本文选题:现代汉语 + 诗歌语篇 ; 参考:《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以现代汉语诗歌为语料,探索了诗歌意象语言遮蔽性的辞格表征形式。研究发现采用的语料中的诗歌意象语言倾向使用暗喻、拟人、重复、明喻,尤其是暗喻这一辞格来表达遮蔽性,转喻、典故、提喻辞格使用较少,移就、夸张、矛盾、突降、讽刺这些辞格使用极少。运用具体诗例进一步分析并探讨了不同辞格表征的意象语言的遮蔽力。现代汉语诗歌意象语言以不同程度的遮蔽力遮蔽情感、行为、事件和论说,通过此在言说它在,揭示价值和真理。
[Abstract]:Taking modern Chinese poetry as the corpu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hetorical representation of poetic imagery language.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poetic imagery language used in the corpus tends to use metonymy, personification, repetition, similes, and especially metaphor, Ge Lai to express obscurity, metonymy, allusions, and to use fewer, shifting, exaggerating, contradicting, and abrupt dropping. Sarcasm is rarely used. This paper furth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shadowing power of image language represented by different figures of speech with concrete poetic examples. Image language of modern Chinese poetry covers emotions, behaviors, events and theories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obscurity, through which it is said that it is revealing value and truth.
【作者单位】: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应用语言学视角下的现代汉语诗歌意象语言研究——以温东华诗歌为例”(15Q128)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I207.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晓;;辛笛诗歌意象的内在含量及组合方式——辛笛诗歌意象艺术谈之二[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02期
2 杨先顺;;诗歌意象的模糊机制(下)[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3 阎志芬;古典诗歌意象的叠加与民族文化传统的积淀[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范莹;从诗歌意象管窥中俄文化差异[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李献芬;诗歌意象特征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6 张艳君;诗歌意象功能之思考[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3年01期
7 张艳君;意象:“另建一个宇宙”的基础——诗歌意象多样性功能散论[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张体云;论朱熹诗歌意象与意境[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陈元勋;;诗歌意象的抽象和“抽象”抒情[J];写作;2006年07期
10 闫如武;;从文化视角看诗歌意象的传译[J];宿州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吴晓;;辛笛诗歌意象的内在含量及组合方式——辛笛诗歌意象艺术谈之二[A];看一支芦苇——辛笛诗歌研究文集[C];2012年
2 沈健;;西塞娜:一个诗歌意象的精神分析——沈泽宜诗歌解读[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本益;;西南亚诗歌意象的审美特性及文化根源比较[A];东方丛刊(2001年第2辑 总第三十六辑)[C];2001年
4 徐美恒;;论郑敏诗歌意象的天人合一境界[A];郑敏诗歌研究论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郑伯农;精心创造诗歌意象[N];文艺报;2003年
2 浙江美术馆副馆长 斯舜威;质疑“诗书画家”[N];东方早报;2013年
3 邢海珍;心有灵笛诗自成[N];文艺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芳;诗歌意象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王泽龙;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珍珠;夏宇诗歌意象建构中的女性经验书写[D];西南大学;2015年
2 陈璐;中亚东干族诗人十四儿诗歌意象研究[D];伊犁师范学院;2015年
3 刘金英;石天河诗歌意象论[D];华侨大学;2015年
4 朱春彩;北岛诗歌意象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5 李春媛;论高中古典诗歌意象接受的审美训练[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6 落合香菜子;诗歌意象差异[D];浙江大学;2014年
7 张晓凤;王安石诗歌意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8 杨智源;从模因论看诗歌意象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
9 周轩宇;从概念整合看诗歌意象的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
10 安莹;《丽水诗抄》的诗歌意象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23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023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