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的跨区域追寻:马华文学“散寓”论
[Abstract]:The return of Ma Hua youth to study in the Greater China Cultural District has given rise to the emergence of Ma Hua's "scattered" literature, which is in the "other culture" of "hometown". Feel because "discrete" to "hometown" (but also foreign) and is indeed living in another country (not in a foreign country) multiple emotional paradox. However, the "re-imagination" of China, the original desire of youth and the misplaced cross-regional writing of the original country make the ambiguity and twists and turns of Ma Hua San's literature in the course of emotional adjustment. Its specious and practical situation shows the true nature of Ma Hua San's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百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14ZDB08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的共生态研究”(17BZW036)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青年项目“跨文化视域下桂籍海外华文作家研究”(17CZW001)
【分类号】:I338.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雨;;《战前马华新诗的承传与流变》出版[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5年04期
2 萧村;乘长风破万里浪——我对马华文学的期待[J];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4年02期
3 史育婷,冯昊;马华文学的记忆与想象空间——《赤道形声:马华文学读本Ⅰ》谈片[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潘碧华;;参与的记忆:建国中的马华文学[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8年02期
5 陈大为;;从马华“旅台”文学到“在台”马华文学[J];华文文学;2012年06期
6 古远清;;“外来兵团”:马华学者的台湾论述[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7 流军;马华文学的渊源与发展(摘录)[J];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1年02期
8 星辰;写在马华文学收获的时节[J];海内与海外;2000年12期
9 年红;马华文学发展近况[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年02期
10 年红;期望高飞的翅膀——略谈马华儿童文学发展[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4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安焕然 马来西亚南方学院中文系;马华文学:自觉与焦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伍燕翎 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中文系;马华文学杂志概览(2000-2009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王树福;马华文学的生与变[N];文艺报;2010年
4 深圳商报记者 刘悠扬;“因为害怕失去,所以爱得更用力”[N];深圳商报;2012年
5 深圳商报记者 刘悠扬;马华文学乡关何处?[N];深圳商报;2012年
6 早报记者 石剑峰;“探索写作和马来华人族群变迁史”[N];东方早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诗坚;中国革命文学影响下的马华左翼文学(1926-1976)[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黄素华;马华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D];厦门大学;2001年
2 林金平;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马华文女性文学[D];暨南大学;2010年
3 颜泉发;分流与整合[D];暨南大学;2002年
4 陈安娜;花踪文学奖与马华文学典律重构[D];暨南大学;2014年
5 黄羡羡;90年代马华文学论争的一种回顾及反思[D];暨南大学;2007年
6 张慧;马华文学中的“新村”叙事[D];暨南大学;2012年
7 彭贵昌;论马华七字辈作家对宏大叙事的解构[D];暨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703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170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