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与成长——谈《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蜕变
[Abstract]:The Catcher in the Rye is a novel published by American writer Salinger in 1951. The novel adopts the first person narrative technique and depicts the social situ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1950s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juvenile Holden. In Holden's eyes, the adult world is hypocritical and ugly. He wanted to run away and find his childlike world, but after some twists and turns, he went home disappointed and spent three days away, giving Holden a glimpse of society. As soon as the novel was published, it became the masterpiece of American childhood novels, and Holden became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 of American rebellious teenagers.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邰蓓;霍尔顿的缺失与找寻[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施兆莉;;从隔离到和解——评《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精神成长历程[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6年01期
3 傅燕晖;;生—死—回归之旅——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黄影秋;;《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个性及其成因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1期
5 王翔敏;;霍尔顿与第一人称不可靠叙述者[J];前沿;2008年04期
6 孙卫红;;有趣的悖论:评霍尔顿的谎言[J];皖西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刘瑶;李黎;;霍尔顿·考尔菲德:矛盾的孤立者——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复杂个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8 李文星;;霍尔顿的认知障碍——再评《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3期
9 卢艳玲;;垮掉的英雄——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形象[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郎晓娟;;霍尔顿:美国三喻文化的一面折射镜[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阮倩;;霍尔顿“误读”出的虚假人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洁;;从叛逆到妥协——用心理分析法解读霍尔顿[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籍琰;;从抗拒到和解——评《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精神成长历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4 蔡娴;;无声的抗议 遥远的呼唤——《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心理解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甘婷;;追求人性的真、善、美——霍尔顿与贾宝玉精神世界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彭朦朦;;《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二元对立的消解[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武炳新;霍尔顿:生活在程序之外[N];中国邮政报;2002年
2 王平;快速开新店的秘密[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3 儿童文学作家 徐鲁;男孩子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董国超;“麦田守望”与“解救兔子”[N];文艺报;2011年
5 ;威尔士:大不列颠王冠上的明珠[N];国际商报;2008年
6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梁永安;有一种生存叫“霍尔顿”[N];解放日报;2010年
7 宫敬才(本报书评人);超越科学与人文两极对立的“第三条道路”[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年月;青春小说唤醒青春记忆[N];厦门日报;2005年
9 刘兵(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技所);远离爱因斯坦的科学与反科学之争[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瑛;霍尔顿形象解读[D];南昌大学;2006年
2 耿苗苗;从存在主义视角论霍尔顿的悲剧性[D];海南大学;2015年
3 魏亮;人本主义心理学视域下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心理蜕变分析[D];南昌大学;2015年
4 吴素静;由分裂走向整合—对《麦田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弗洛伊德式精神分析解读[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张柯;《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教育失败[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吴钰姝;霍尔顿的手足之情与自我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7 董晓飞;《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考菲尔德人格的弗洛伊德式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李玉晶;《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精神成长[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9 肖岚;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心理症状及根源[D];山东大学;2010年
10 赵恩鹏飞;霍尔顿的困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950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195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