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虹影小说“边缘人”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06 08:14
【摘要】:虹影作为女性主义作家的代表,并没有随波逐流地进行女性私语化写作,而是将关注点放置于普遍存在于现实社会的人类生存困境和精神迷茫上,将“边缘人”形象的书写与塑造作为小说创作的重点。虹影对时代发展变迁过程中人类社会的各种共性问题和普遍生存困境予以极大关注,对边缘群体报以同情和理解,将自己置身于同等的位置,为其发出内心的哀鸣与控诉。她的小说从非主流的角度展示人类社会的变迁,不仅是单纯的个体孤单彷徨的精神世界和命运坎坷的揭示,更是人类社会的现实世界和精神风貌的反映。本论文以虹影小说作品的文本细读为主,结合虹影的人生经历和相关文学理论,对虹影小说中的“边缘人”形象的分类、精神内涵、艺术塑造手法和书写价值进行细致研究探讨,全文共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大部分。绪论部分,首先阐述提出虹影小说中的“边缘人”问题研究的原因和意义,其次阐述“边缘人”概念的发展流变,并且对文学作品中和虹影小说中的“边缘人”概念进行界定,最后综述国内虹影小说研究现状。第一章主要分析虹影自身边缘地位的生成,探讨虹影进行“边缘人”写作的外部语境,一共分为四个主要原因:首先是大饥荒年代,食物的匮乏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折磨,更是心灵上的焦灼与考验;其次是虹影寓居海外的经历,海外漂泊的心酸,居其地不解其情的痛苦流浪;再次是虹影身为女性,在寻求爱情的道路上荆棘丛生,屡受伤害;此外,虹影的私生女身份一直为人所诟病,从幼年时起便饱受社会和家人的歧视与疏远。第二章,结合上一章所探讨的虹影“边缘人”创作的外部语境,进行创作主体与“边缘人”形象的主体同构分析,分别是城市贫民出身与社会主流群体之外的游离、寓居海外与东西方文化夹缝中的漂泊流浪、坎坷情路与爱恋的灵肉创伤、私生身份与家庭关系无着的生命苦难.第三章,对虹影小说中的“边缘人”形象进行系统的分类梳理,主要分为四大类型,分别是社会宏大事件之外的“游离者”、多元文化碰撞中的“夹缝人”、同性爱恋与精神重压下的“零余者”和情感缺失与真爱的“渴望者”第四章,主要是对虹影小说中“边缘人”形象的艺术塑造手法进行分析。分别从“叙述的狂喜”与小说中“边缘人物”身世经历的传奇性、虚幻的梦境与人物精神开掘的深刻性和交错的时空与悲剧命运的轮回性三方面探究虹影笔下“边缘人”形象的艺术塑造。第五章,阐释虹影书写“边缘人”蕴含的价值意义。立足文本结合当前的多元文化语境,从虹影进行“边缘人”书写的现实意义、历史价值和文化审美三方面进行论说,尊重差异,追求平等,关注边缘群体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是虹影创作“边缘人”形象表达的文学思想和社会理想。结语,对虹影小说中“边缘人”形象的写作意义和研究意义进行总结:虹影的“边缘人”群体塑造不仅对于把握当代文学中“边缘人物”形象系列具有一定意义,同时也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和人性关怀的呼唤,表达出对当下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和隐忧,传递出对人类命运的热切关怀。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洁非;为何去印度——对虹影《阿难》的感思[J];南方文坛;2002年06期

2 张艳霞;读虹影新作《阿难》[J];当代文坛;2003年05期

3 王文艳;跨越疆界——全球化语境下的虹影写作[J];华文文学;2004年03期

4 杨经建;李兰;;虹之影,一个五光十色的梦——从叙事学层面解读虹影小说[J];华文文学;2009年02期

5 赵黎明;虹影;;“我在黑暗的世界里看到了光”——虹影访谈录[J];小说评论;2009年05期

6 陈瑜;;试论虹影博客身份形象的构建[J];文学教育(上);2011年02期

7 邵衡;权静静;;于细节处闪现悲苦——从沐浴仪式谈虹影小说[J];济宁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8 唐湘;;从寻找到宽恕——对虹影主要作品的几点思考[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3年03期

9 王春艳;;虹影创作的情感动因对其男性书写的影响[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03期

10 虹影;虹影对红狐说自己[J];青年文学;2005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岳雯;;上海传奇的另一种写法——论虹影小说中的都市空间想象[A];都市文化研究(第5辑)——都市空间与文化想象[C];2008年

2 严光德;;孤独者的对话——试析虹影小说《饥饿的女儿》中的几个身份问题[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袁珍琴;;生命隐私·女性命运·历史劫难的无遮展现——虹影《饥饿的女儿》之多维解读[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毅衡;惟一者虹影,与她的神[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2 李瑛;虹影:脂粉阵里的英雄[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周文翰;虹影:探求感情的各种可能性[N];财经时报;2003年

4 李敬泽(评论家);“行者”虹影追阿难[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冯钰;虹影:我心狂野[N];信息时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张戈;虹影:我有资格写出上海的精气神[N];中华读书报;2005年

7 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 傅光明 采访者:本报记者 张巨睿;《K》案一波三折 虹影欲告傅光明是非恩怨何处生 双方意欲辨分明[N];中国邮政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吴小曼;虹影:文字 快感 厨房中术[N];华夏时报;2011年

9 赵瑜;《小小姑娘》一口井盛满悲悯的水[N];西部时报;2011年

10 记者 翁昌寿;虹影个人主页即将推出[N];中华读书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倪立秋;新移民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华;“虹影现象”:多重视域观照下的社会文化产儿[D];暨南大学;2008年

2 彭倪;消费语境下的大众传媒与虹影写作[D];暨南大学;2010年

3 张妍;论虹影作品中的逃离意识[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莉;论虹影小说创作的转变[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马潇;虹影作品中的边缘性[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6 杨璐;虹影小说中的两性关系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7 李昕霓;虹影小说“边缘人”形象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8 何雨僖;虹影小说的家庭伦理叙事[D];湖南大学;2016年

9 张文慧;身份认同视野中的虹影小说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10 黄庆华;“对岸的诱惑”:虹影小说《K》译本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3657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3657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f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