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碎片与和谐整体——从“侨易学”的观点看普鲁斯特“和而不同”的审美观

发布时间:2019-02-16 00:39
【摘要】:在法国新批评开启的普学研究中,批评家们十分重视对《追寻逝去的时光》的碎片、碎裂、散逸、离心、碎片化等现象的研究。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侨易学"的观点重读普鲁斯特的小说,那么我们会发现一个相反的现象,小说家对碎片的连缀,对碎片化的反抗与超越。而这一切,与他"和而不同"的审美观和形成这一审美观的开放与兼容并蓄的文化环境密不可分。小说中存在不同等级的"侨易现象",从资产者沙龙出于附庸风雅需要的对异国情调的追求,到艺术家对包括中国艺术在内的异文化艺术因素的吸纳,普鲁斯特以自己小说中出现的来自不同文化的物品,试图拼接出一幅人类文化在漫长的"侨易"活动里互相启迪影响的整体画面。
[Abstract]:In the study of popular science initiated by new criticism in France, critic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tudy of fragmentation, escape, centrifugation, fragmentation and so on. If we reread Proust's nove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ook of changes, we would find the opposite phenomenon, the novelist's resistance to fragmentation and his resistance to fragmentation. All this is closely related to his "harmonious but different" aesthetics and the open and inclusive cultural environment. There are different levels of "overseas Chinese phenomenon" in the novel, from the pursuit of exotic sentiment by the property owner Sharon out of the need of vassal elegance, to the absorption of foreign cultural and artistic factors, including Chinese art, by artists. Proust tried to concatenate a whole picture of human culture that influenced each other in the long "overseas Chinese and Yi" activities with the objects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appearing in his novel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I565.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钧;;普鲁斯特在中国的译介[J];粤海风;2007年02期

2 沈喜阳;;普鲁斯特的存在之“线”[J];文学教育(上);2007年01期

3 殷彬;李宝峰;;普鲁斯特:为了拯救而追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4 陈静;;恋爱中的斯万之痛苦——浅析普鲁斯特的《斯万之恋》[J];法国研究;2010年03期

5 金媛;;普鲁斯特创作的独特性[J];电影文学;2010年16期

6 何红梅;;论普鲁斯特的阅读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7 舒羽;;普鲁斯特三题[J];名作欣赏;2012年16期

8 张新木;;普鲁斯特的美学空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9 黄荭;;重现的普鲁斯特[J];读书;2013年08期

10 哈罗德·玛奇,耳耳;普鲁斯特的意义[J];文艺理论研究;198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静雨;;寻找普鲁斯特笔下的自然景色美[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大力;踏着玛塞尔·普鲁斯特的足迹[N];文艺报;2013年

2 贾晓伟  ;普鲁斯特:时间之镜开裂前后[N];北京日报;2012年

3 早报记者 石剑峰;读普鲁斯特时,请放慢呼吸[N];东方早报;2013年

4 叶兆言;拥抱似水年华[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施康强;花丛中的普鲁斯特[N];中华新闻报;2005年

6 紫金;普鲁斯特:离“真实”最近的现实主义作家[N];文艺报;2011年

7 顾飞;凝固时间的美[N];中国石化报;2001年

8 周克希;逝去的时光怎样追寻[N];深圳商报;2004年

9 周克希;让文字变得鲜活而永恒[N];文汇报;2004年

10 周克希;《追忆似水年华》译余[N];文汇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阳;普鲁斯特小说的内部构成[D];河北大学;2011年

2 叶亮;普鲁斯特的符号[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徐芳艺;从追忆似水年华到寻觅逝去回忆:论普鲁斯特与莫迪亚诺作品中对遗忘的不懈对抗[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4 秦润洲;寻找时间的历程[D];四川大学;2006年

5 柳婷;逆流的勇气[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6 吕翠;刹那芳华 永恒绽放[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汤茹琼;论《追忆似水年华》中的“重复”[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8 杨宁;论《追忆似水年华》的小说艺术[D];西北大学;2002年

9 刘小飞;《追忆似水年华》在中国[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10 丁o,

本文编号:2423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423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d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