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图文文学:图文互动交融的新境界
[Abstract]:The way of interactive expression of graphics and text has a long histo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literary style of micro picture and text, which takes WeChat and Weibo as the main carrier, is developing and growing through the coexistence of text, graph and micro. Through the collation and induction of micrographics and texts, we can find that its main types are philosophy, emotion, humor, documentary and landscap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pecific types of micrographic and textual works, we can feel its aesthetic implication beyond the single expression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 make it have a strong sense of scene and reality because of its rapidity, a response and re-creation effect because of interaction, and an unfettered expression mode because of arbitrariness, which embodies its unique literary value and reaches a new realm of interaction between pictures and texts.
【作者单位】: 南阳理工学院文法学院;
【分类号】:I1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当前;;阮侃与嵇康赠答送别诗考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陈彦辉;;春秋时代关注辞令原因探析[J];北方论丛;2006年01期
3 谷继明;;《说卦传》董理及卦序问题再议[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0年02期
4 李剑;论比较教育的目的性与审美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5 汝企和;;《论衡·骨相篇》与《潜夫论·相列》解析——兼论东汉相人术之特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孟凡东;;摄影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化研究[J];才智;2010年29期
7 王今晖;;玄学思想方法与魏晋诗歌的艺术风貌——兼谈玄言诗“淡乎寡味”的问题[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程刚;;苏轼的易象与意象——以《苏氏易传·井》卦释义与“井”象为中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刘泽江;先秦时期古典文学风格论形成的基本条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陈国雄;;王夫之美学思想中的和谐观[J];船山学刊;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2 赵娜;北宋“文字禅”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邹辉杰;试论曾子学派的“孝”[D];复旦大学;2011年
4 文平;虞翻易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傅绍良;唐代谏官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陈春会;考古学与先秦宗教思想论纲[D];西北大学;2002年
7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马增强;《仪礼》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9 刘洋;阐释与重构—《韩非子》研究新论[D];浙江大学;2004年
10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文斌;春秋时期疾病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石超;早期儒家乐论中的哲学思想[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程旺;孔子易学哲学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柳垠初;新中国的富民思想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5 吕相国;帛书《易传》理性精神刍论[D];山东大学;2011年
6 张勇;先唐论体文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胡蝶;周敦颐“太极”哲学思想探析[D];华侨大学;2011年
8 姚远;中华书局标点本十七史礼志部分校读札记[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苗建荣;阮籍易学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10 孔德立;郭店儒简与子思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505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505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