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自我”与“洋泾浜”—郭实猎创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9 17:53
【摘要】:普鲁士传教士郭实猎(Karl Gutzlaff)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左右来华活动,其介于独立传教士与商人之间的身份曾在同行传教士及后世学者间引起巨大的争议。郭实猎一生著述宏富,其著作也因他特立独行的个性与丰富的生平行迹而比同时代的传教士创作更为复杂。故而,对其创作进行梳理、分析不仅仅是对郭实猎个人传教思想的探究,也同样是管窥19世纪初西方思想生态的绝佳平台。本文主要分为四章展开。第一章以郭实猎的生平概述与海内外研究现状为主。第二章以对郭实猎旅行书写的分析为主,考察其在正式进入中国传教之前对中国社会的观感及成因。具体来说,郭实猎1831-1833年的三次中国沿海旅行皆有不同的目的(或商业意义上的,或宗教意义上的),而依次写就的文本也显示出彼此之间的差异性和矛盾性。对于郭实猎如何在文本中平衡个性与信仰,商业与宗教,道德与经济之间关系的分析构成了本章的具体内容。第三章主要考察郭实猎的汉文小说创作。与旅行书写不同,汉文小说的创作情况可以被视作是混合了西方“自我”与中国现实的“洋泾浜”。中国以一种被动的方式参与到传教士汉文小说书写的“跨语际实践”当中,而面对中国表达自身(成为主体)的诉求时,郭实猎以何种形式应对中国的话语构成了本章的核心内容。本章具体考察了《赎罪之道传》、《是非略论》、《小信小福》三部汉文小说的创作情况,通过对小说中特定话语、情节的分析去厘清郭实猎如何应对、操控中国的话语形式、思想资源来达到传教的目的。第四章以郭实猎的全球化设想以及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对郭实猎的间接回应为主。本章主要分为两部分展开,第一部分考查了郭实猎在《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与《道光皇帝传》中书写全球历史与中国历史的方法,进而追溯其将中国纳入全球化设想的思想根源。第二部分主要比较了徐继畲与郭实猎对于世界地理、历史叙事方式上的差异,进而剖析两人对于中国参与全球化方式的不同理解。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1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骛哲;;郭实猎姓名考[J];近代史研究;2018年01期

2 陈虹;;郭实猎评传[J];图书馆杂志;2004年05期

3 李晓杰;;发现与探赜——读庄钦永先生著《“无上”文明古国:郭实猎笔下的大英》[J];中国出版史研究;2016年03期

4 庄钦永;;“镀金鸟笼”里的呐喊:郭实猎政治小说《是非略论》析论[J];国际汉学;2013年01期

5 陈艳敏;;译者主体性差异在圣经翻译中的体现——以马礼逊和郭实猎圣经翻译为例[J];语言教育;2017年02期

6 任增强;;《聊斋志异》西传研究中的两个问题再探[J];国际汉学;2019年01期

7 白天光;幔帐后的神韵[J];章回小说;1995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生 李骛哲;郭实猎的早年经历[N];文汇报;2016年

2 张钟书 记者 刘向华 王晓丽;前郭实施订单培训[N];吉林日报;2007年

3 董伟 白君明;前郭实施“乳业开发”战略[N];吉林日报;2002年

4 王国成 记者 刘向华 程光;前郭实施“ 2511”计划 6000农民获绿色证书[N];吉林日报;2004年

5 董伟 宫丽梅 谢亚辉;前郭实现快速发展[N];吉林日报;2005年

6 王迪;前郭实现历史性跨越[N];吉林日报;2009年

7 谢黎明 马永明;前郭实施六大工程[N];吉林日报;2003年

8 王迪 记者 焦淑满;前郭实施“双线就业”[N];吉林日报;2011年

9 朵兰 谢亚辉 记者 石巍;前郭实施“项目和招商效益年”审批项目“快、帮、严”[N];吉林日报;2005年

10 记者 孟凌云;前郭实施文化引领工程[N];吉林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许可;“自我”与“洋泾浜”—郭实猎创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夏瑛;传教士汉学家郭实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石浩;西方传教士郭实猎对近代中国的三次沿海航行及其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7年

4 张初颖;“宝顺丸”漂流民“三吉”与郭实猎译日文版圣经[D];浙江工商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5905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5905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e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