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摩尔人的最后叹息》的文化身份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0 10:21
【摘要】:萨尔曼·拉什迪作为后殖民文学的代表作家,与奈保尔、石黑一雄并称为“移民文学三杰”。复杂的跨文化生活经历使拉什迪陷入身份认同的困境,一直在东西方杂糅的文化中寻找自我身份,并且将他对家园及文化身份问题的思考书写在文学作品中。《摩尔人的最后叹息》体现了拉什迪对多元文化身份的建构。首先,小说中呈现了复杂的文化身份认同倾向,各种人物在宗主国或印度母国的影响下形成了东方或西方不同的文化身份,还有一些人物面对复杂的文化环境难以明确地认同某一种文化,进而形成了混杂的文化身份。其次,拉什迪运用后殖民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等理论方法进行文化身份建构,他试图跨越二元对立的边界,在容纳东西方文化的“第三空间”中建构混杂的文化身份,并且通过重写历史和虚构家族历史的方式赋予人物多重身份,建构的结果既有成功也有失败,体现了文化身份建构的艰难过程。最后,拉什迪建构多元文化身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拉什迪受后现代主义哲学影响,以质疑权威叙事和一元论为起点,为失去文化身份的人群建构多元文化身份。拉什迪努力在文学世界中创造出一个能够使多元身份自由流动的“乌托邦”,最后又用乌托邦理想失败的文学悲剧提醒人们关注后殖民时代背景下的文化身份危机。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苑;;魔幻与互文的演绎:《午夜之子》“酸辣酱”式的叙事[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2 吴燕;;印度民族道路之探索——《午夜的孩子》的后殖民主义解读[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3 杨英;;到文学中找家的孩子——从《午夜之子》看移民作家的创作[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2期

4 阮炜;;《撒旦诗篇》里的身份错位、“后现代”和双主角[J];国外文学;2008年02期

5 石海军;;破碎的镜子:“流散”的拉什迪[J];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04期

6 阎嘉;;文学研究中的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问题[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9期

7 尹锡南;拉什迪:印裔移民作家的后殖民诗学观解读——“殖民与后殖民文学中的印度书写”研究系列之四[J];南亚研究季刊;2004年04期

8 李琳,生安锋;后殖民主义的文化身份观[J];国外理论动态;2004年12期

9 史安斌;"边界写作"与"第三空间"的构建:扎西达娃和拉什迪的跨文化"对话"[J];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03期

10 阮炜;拉什迪事件与“文明的冲突”[J];读书;2004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芝;越界的缪斯[D];苏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苗苗;萨尔曼·拉什迪流亡书写下的身份认同[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马旭瑾;迷失的家园[D];兰州大学;2013年

3 代莉;多元混合文化理想的积极尝试[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晓蕾;杂糅:身份的寻找和重构[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5 黄婷婷;拉什迪《撒旦诗篇》文化冲突与相融意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6 王丹;拉什迪的“魔幻现实主义”写作及其成因探析[D];西北大学;2010年

7 汪洋;拉什迪的“混杂”话语[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916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5916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5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