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理论视角下莫里森《家》中爱的主题
发布时间:2020-03-20 13:41
【摘要】:《家》是莫里森发表的第十部作品,自发表以来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命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相关研究主要是从“创伤理论”或是围绕“家的主题”展开,却鲜有从“创伤理论”视角下对小说主题的探讨。本文以“创伤理论”为视角,从创伤的原因,症状,恢复三个层面探究它们和“爱”之间的紧密关联,揭示《家》这部小说是以“爱”为主题,爱的缺乏造成了男女主人公的心理创伤,而相互关爱则成为了他们走出创伤的关键。小说中,男女主人公创伤的原因涉及“家庭虐待”,“种族歧视”,“越战”等方面原因,但背后都蕴含“爱的缺乏”的共同特征。家虐是家庭内部爱的缺乏,种族歧视是国家内部不同种族之间缺乏关爱,而越战则体现了国家之间爱的缺乏。男女主人公创伤的症状表现为记忆入侵和过度警觉,背后同样反映了爱的缺失和个人安全感的缺乏。因此,获得关爱成为兄妹俩走出创伤的关键,而这些关爱最终只能来自兄妹之爱,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关怀。在《家》这部小说中,莫里森通过描写越战中黑人所遭受的不幸和苦难,一方面希望人们以史为鉴,另一方面又不希望人们心存仇恨,而是建立充满关爱的幸福家园。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712.074
本文编号:2591857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克琪;马晶晶;;空间·身份·归宿——论托妮·莫里森小说《家》的空间叙事[J];当代外国文学;2015年01期
2 陈春雨;;遥远的回家之路——论托尼·莫里森《家》中弗兰克的回归[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09期
3 蒋欣欣;舒建;;友情·爱情·亲情——论《家》中弗兰克的创伤[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4 王守仁;吴新云;;国家·社区·房子——莫里森小说《家》对美国黑人生存空间的想象[J];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01期
5 陶家俊;;创伤[J];外国文学;2011年04期
6 朱云;;疏离、记忆与倾诉——解读《乐园》中的“创伤之家”[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1期
7 翁乐虹;以音乐作为叙述策略——解读莫里森小说《爵士乐》[J];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02期
8 王守仁;走出过去的阴影──读托妮·莫里森的《心爱的人》[J];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01期
9 王黎云;;评托妮·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10 王家湘;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作品初探[J];外国文学;1988年04期
,本文编号:25918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591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