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西方荒野意象的女性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3 07:48
【摘要】:“荒野”是西方文学传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工业革命以来,尤其如此。随着西方传统价值的崩溃,逃遁到荒野,以示对文明世界的厌倦和疏离,对传统价值的抗拒和排斥,成为西方知识分子的精神主流。但是学术界对荒野意象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男性视角的观照之上,女性在这场自我主体边缘化的大潮中,多被强制解读成一种不在场的状态。事实上,大批的女作家都对女性和荒野的关系做过隐喻性的文学探索。本文就分别选取乔治·桑和凯特·萧邦的代表作《印典娜》与《觉醒》作为文本支持,通过分析不同国籍、不同身份女作家所创造的女性主人公与荒野的关系,试图揭示出女性走向共同的荒野的精神性现象。 本文首先在粗略梳理“荒野”精神流变的基础上,研究了女性和荒野的血亲关系。进而重点分析了两位女作家创造出的女性形象——印典娜与艾德娜。她们以自己特立独行的行为和叛逆的灵魂书写着女性“女人亦人”的心理转变,因而在世界文坛的宝库里大放异彩。在她们特别的“成长过程”中,荒野作为一种显性的意象存在,在与女性独立人格的呼唤和追求之间有着极深的精神契合。论文比较了西方文学作品中男女两性对“荒野”的不同态度与相处模式,指出女性的“荒野话语”有着自己独特的色彩与内涵:荒野对男性来说是探险地,对女性来说则是家园。荒野和女性的精神同构,以及女性在荒野中自我身份的确立,既是对男性霸权的颠覆,也是一种生态的绿色宣言。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桂花;;意象对话心理治疗简介[J];大众心理学;2007年09期

2 刘成东;;笮山意象(组诗)[J];星星诗刊;2011年06期

3 罗昕;;论诗歌的想象与意象[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4 许维素;;意象对话技术简介[J];大众心理学;2009年05期

5 罗宁;;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意境[J];语文学刊;2011年11期

6 杨春时;杨晨;;中国古典美学意象概念的主体间性[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赵彦荣;赵丽丽;;空谷幽兰 无声凋零——“湖畔派”诗人爱情诗赏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8 游翔文;;艾略特诗歌中的意象与文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3期

9 郭蓓;;古代诗词中的离情别绪[J];文学教育(下);2011年07期

10 康会霞;;谈诗歌的意象解读[J];文学教育(上);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雪;;人与“绝对”的较量——戈麦用诗歌与人生演绎死亡[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秀泉;;意象疗法治验实例[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郭英珍;;隐喻的语用文化对比与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祝菊贤;;论魏晋南朝诗歌宣叙意象的美学特征[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5 刘新文;;笛子类的意象在北宋诗词名篇中的作用[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丛滋杭;;论艾略特早期诗歌的沟通障碍[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桂荣;;归趋新的审美维度——方方近作的诗学特征[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杨亚岚;王文轲;;词中之月与生命之月——简析李煜词中“月”的意象[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9 王士芬;张瑞兰;彭聃龄;;汉字意象值与意义值的测定[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10 李世庆;;城市设计的准则:以“公众意象”为本——以上海市鲁迅公园附近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海帆;叙事与意象相得益彰[N];文艺报;2009年

2 傅建增;诗歌梦幻 意象情缘[N];文艺报;2011年

3 曹文轩;金蜘蛛:一个恰当的意象[N];北京日报;2011年

4 孟向荣;意象动人[N];人民公安报;2001年

5 临夏州卫生学校 杨发辉;浅析“杨柳”意象[N];甘肃日报;2009年

6 刘安海;夜的意象和心的流放[N];文艺报;2003年

7 仲华 中央电视台10频道编导;综合文本与意象之河[N];文学报;2010年

8 董小龙;意象是诗歌鉴赏的钥匙[N];甘肃日报;2008年

9 南阳市社旗县朱集初中 孙学敏;意象意境意蕴[N];学知报;2011年

10 常龙云;一条大河的隐喻[N];文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成丽;游走于政治与文学间的精神流变[D];山东大学;2011年

2 许兴宝;文化视域中的宋词意象初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鲁杰;中医意象思维的心理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李明;“医者意也”的心理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王浩滢;中国写意画的美学特质[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6 许晓晴;中古隐逸诗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梁笑梅;壮丽的歌者:余光中诗论[D];苏州大学;2004年

8 杨俊光;唱歌就问歌根事[D];苏州大学;2007年

9 罗燕萍;宋词与园林[D];苏州大学;2006年

10 陆钰明;多恩爱情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冬;西方荒野意象的女性主义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郑晓莉;劳伦斯诗歌中意象之表现及性爱之描述[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骏;从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蝇王》看英国文学中的荒岛意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仝铮铮;无边的悲怆与苍凉[D];扬州大学;2002年

5 邓月萍;论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英译[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纯尘;余华小说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石健;从个人到众人的艰难跋涉[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代球;汉语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及意象的翻译:功能翻译观[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9 常金莲;《金瓶梅》意象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10 黄善文;林景熙诗歌意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964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5964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d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