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印度之行》中的自然观

发布时间:2020-03-24 16:30
【摘要】:爱德华·摩根·福斯特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主要小说作品在世界范围备受赞誉。福斯特小说中存在大量对自然的描写,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目前对福斯特的研究较多关注其作品中表现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内心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以及这三方面相互依存的关系。但相对而言,对福斯特作品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并不充分。本论文拟从生态批评角度,对福斯特主要小说《印度之行》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文本细读,旨在发掘福斯特的自然观,并分析作品中体现的其促进人与自然联结的理念。本文引言部分梳理了国内外对福斯特作品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并概述论文采用的生态批评理论框架,以及论文整体思路和研究方法。论文主体分为三部分,详细分析《印度之行》中福斯特自然观演变的三个阶段。第一部分揭示作品中展现的人类内心拥抱大自然的愿望。人身处自然之中,时刻受到自然的影响,对自然有天然的好奇与敬畏,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宗教、文化、文学中对自然的赞颂与讴歌也促进了人与自然的亲近;第二部分阐述小说中呈现的人与自然的冲突,以及人类如何从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中退隐。随着科技进步,人类拥有改变世界的能力,对自然失去敬畏,人类中心主义渐渐成为主流;然而自然彰显出不为人类理解的神秘力量,映衬出人类的渺小,于是人在恐慌中远离自然;第三部分论述小说中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妥协,以及妥协之后人类回归自然的决心。经历了与自然的冲突后,人类对自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本文通过文本细读论述《印度之行》中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探讨福斯特对自然的态度及其自然观的演变。当前福斯特研究较多注重这种关系演变的第二阶段,即人与自然的对立冲突,而忽略人对自然的回归。《印度之行》中展现的人与自然的对立是生态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的博弈,最终人类决心回归自然,体现出对自然的复魅的追求;生态中心主义体现人对自然的尊重,自然的复魅是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追求人类社会的公正,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由此,福斯特这部作品表达了一种促进人与自然联结的理想。福斯特并未忽视殖民背景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化,更没有忽视人类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他所提倡的人与自然的联结是自然、人类社会和人本身三者的和谐共处,符合自然的复魅的诉求。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蒋龙贺;和谐的呼唤[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四维;福斯特小说的生态批评[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3 栗明敏;爱·摩·福斯特两部小说中联系思想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4 岳峰;永无止境的灵魂之旅——E.M.福斯特小说的文化解读[D];苏州大学;2004年

5 杨红艳;《印度之行》象征主义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5985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5985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9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