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的典仪:《典仪》中的叙述时间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28 00:09
【摘要】:作为杰出的诗人和小说家,莱斯利·玛蒙·希尔科(Leslie Marmon Silko)(1948-)是当代美国土著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多重血统使得她更了解文化之间的异同,造就了她文学作品的独特性。于1977年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典仪》(Ceremony),确立了她作为土著作家在美国文学界的重要地位。其作品融合了美国土著的口述传统、神话故事、西方历史史实以及诗歌。文中突出了深厚的文化内涵,结合触碰人心的语言,运用精妙的叙述技巧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目光。《典仪》讲述了二战归来的主人公塔尤(Tayo)在遭受了战后创伤与身份认同危机等多重打击之后,最终通过美国土著文化中的”仪式”一步步得到治愈。本文以叙述学中的叙述时间为框架,分别从叙述时序、叙述时距以及叙述频率三个方面对《典仪》进行分析,探明作者叙事策略的意图,并探究小说主人公塔尤被治愈的过程。本论文首先分析了小说的叙述时序,包括倒叙、预叙以及时间错置。通过对错置的叙述时间分析,揭示塔尤治愈之路是一个循环的仪式。在初步建立了整个框架之后,分析了叙述时距的变化,叙述者用省略以及概要的短叙述时距来减轻战争和印第安历史的残酷,用停顿的长叙述时距来强调塔尤通过感悟自然接受启示,逐渐建构起了自己的身份认同。最后,叙述者通过反复提及两种文化符号,以及文化的融合突出相互理解的重要性,强调美国土著人民得到救赎的唯一方法便是放下仇恨,接纳文化之间的不同。通过对叙述文本的分析,读者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希尔科对于解决族人身份认同危机的方法,不是暴力的反抗,不是软弱的妥协,更不是违心的谄媚,而是通过对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包容来寻求各自的地位。本文从叙述时间的角度解析小说,以更好地阐释希尔科的叙述手法,从而体会到《典仪》所带来的治愈之力。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712.074
本文编号:2603606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克东;;生存之道:希尔科《典仪》中的文化融合[J];外国文学研究;2016年04期
2 邱蓓;;《典仪》的叙事模式与印第安文化意蕴[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年05期
3 李雪梅;;文化创伤与景观治疗——以西尔科的小说《典仪》为例[J];外国文学;2016年02期
4 邹惠玲;朱文瑶;;美国印第安人的自我叙事传统与当代印第安自传[J];当代外国文学;2015年03期
5 秦苏珏;;天、地、神、人的四元合一——论《仪式》中的生态整体观[J];国外文学;2013年03期
6 张慧荣;;分裂观与整体观——《典仪》中的精神创伤治疗[J];国外文学;2011年02期
7 邹惠玲;丁文莉;;同化·回归·杂糅——美国印第安英语小说发展周期述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3期
8 陈文益;邹惠玲;;从《典仪》解读印第安文化和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9 邱蓓;邹惠玲;;试论《典仪》主人公的文化身份探求历程[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翟润蕾;;莱斯利·马蒙·西尔克:美国印第安文化的歌唱者[J];外国文学;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26036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603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