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心理分析视角下《逃离》中女性摆脱压迫之路
发布时间:2020-04-17 02:24
【摘要】:当代加拿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丽丝·门罗笔墨简单平实,但却细腻真实地刻画出生活最真实而唯美的面貌,给人带来真挚动人的情感体验,简单的文字背后是丰厚的情感和生活。很多评论者曾把她和写美国南方生活的福克纳和奥康纳相比,而美国犹太作家辛西娅·奥齐克甚至将门罗称为“当代契诃夫”,她担当得起“当代最伟大小说家”的称号。爱丽丝·门罗的作品中对女性的刻画细致入微,让人们感受到平凡生活中女性人物的光彩。爱丽丝门罗的作品带有明显的女性主义色彩,从女性的角度对她的作品的分析有很多,并对作家给予了极大的肯定。《逃离》这部小说集自从出版便受到各界的关注并获得极大的成功。门罗小说里的主人公女性居多,有为爱逃离家庭的姑娘、已婚又同人私奔的妇人、单身不安的女大学老师、安静甜美的小镇护士,这些不同的女性都有着自己的情感经历和探索。在她们平凡却真实唯美的故事中能感受到女性这个群体的内心世界和她们自身的女性魅力。女性作为一个弱势群体经常会受到家庭、社会以及婚姻的多重压迫。而女性自身又有着女性特有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变化阶段,因此她们会由于家庭,社会,婚姻的影响而不断转变心理模式。本文以海伦妮·多伊奇的女性心理分析理论为基础,以《逃离》英文读本为研究文本,从各个角度探究这部作品中女性在受到各方面压力之后的心理变化以及如何去摆脱压力实现女性自由。第一部分是导论。导论部分概括介绍爱丽丝·门罗的生平,主要作品,和艺术特色以及国内外对门罗作品的研究现状。通过对她作品女性角色的突出性阐述,指出从女性心理分析角度分析《逃离》这部作品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是正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章介绍女性和心理分析的联系,并阐述海妮儿·多伊奇的女性心理分析理论。她的女性心理分析理论把女性心理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是青春前期、青春早期、青春期、和母亲时期。并分别介绍了每个时期的女性心理变化和特征。第二章是从男权对女性造成压力这个角度阐述女性在受到这种男权压力之后的心理分析。其中分别探讨了丈夫对女性造成压力后女性的心理分析,父亲对女性造成压力之后女性的心理分析,以及男性雇主对女性造成压力之后女性的心理分析。女性由于自身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变化阶段,会有一个认同对象,并在不同的心理阶段改变认同对象。她的认同对象可能是父亲,也可能是丈夫。然而在受到男性的压迫后,女性的心理会产生压力,并质疑或改变这种认同。第三章从女性本身带给女性压力这个角度分析女性心理特点。这一章的探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女性作为被施压者的心理变化,第二部分分析女性作为施压者的心理根源。女性的认同对象有时候也是女性,比如认同母亲或者认同身边的女性朋友。在认同的同时,女性本身也会给其他女性一定的心理压力,如过多的控制欲和对认同对象的过多期待。比如母亲对女儿的控制欲会给女儿带来心理压力。这就使女性又承受着来自同性的压力。第四章探讨了故事中这些女性有心理压力的原因。主要从两个角度去探讨。第一个角度是经济角度,发现这些不幸的女性都存在着经济不独立的现状,使她在产生认同错误之后无法改变错误认同所导致的结果,从而导致了女性的不幸福。第二个角度是精神层面。不幸的女性背后是精神的不独立,没有自己完整的精神生活,就会依赖自己的认同对象,并出现了空虚,无聊以及焦虑的问题。从而得出女性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在认同方面有心理压力的两个主要原因是经济不独立和精神不独立。经济不独立的女性无法自己独立生活,这使女性失去反抗外界压迫的能力。精神不独立的女性即使具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能够远离压力,也会因为她们对他人的依赖使她们也并不愿意去选择反抗。同时进一步探讨女性如何摆脱来自家庭、社会和婚姻的各方面压迫,并实现真正的女性自由和幸福。主要也分两个角度。第一个角度阐述女性经济独立的重要性并探讨女性如何实现经济独立。第二个角度阐述来女性实现精神独立的重要性以及女性实现精神独立的途径。只有实现两个独立的女性才是真正完整自己的社会人,才能成功的反抗来自各个领域的压迫,摆脱心理的压力,并且成功做一个心理自由的女性。最后一部分是结论。这一部分主要是对前文的论述进行梳理和总结,并点出本篇论文的写作主旨。女性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心理状态,并选择不同的对象来认同,从而实现自己心理的发展。在认同时,女性会倾向于依赖她们的认同对象,甚至产生无条件服从认同对象的情况,从而在心理上承受一定的压力。这种被认同对象在心理上所压迫的事件在女性中非常常见。这就需要女性能正确的摆脱心理压力,实现自己心理真正的独立和自由。女性摆脱心理压力主要是从两个方面,也就是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经济独立给了女性逃离并摆脱心理压力的能力,而精神独立给了女性选择改变并能够成功实现改变的勇气。这两个独立使女性有了否定之前认同并重新认同的基础,使女性在心理上获得自由和幸福。目前女性的心理幸福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所以女性的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也就越发重要,成为女性心理幸福的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711.074
本文编号:2630340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71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礼军;司群英;;海伦妮·多伊奇的女性精神分析理论解读[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2 爱丽丝·门罗;珍妮·麦卡洛克;莫娜·辛普森;杨振同;;小说的艺术——爱丽丝·门罗访谈录[J];当代作家评论;2014年04期
3 李洪辉;;艾丽丝·门罗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周秀芳;;从弗洛伊德的自恋到拉康的镜子阶段[J];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苏云婷;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世界秩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303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630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