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藤周作“轻小说”的伦理学阐释
发布时间:2020-04-26 02:07
【摘要】:远藤周作是日本“基督教文学的先驱”,也是战后“第三新人”派的代表作家。远藤周作于20世纪50年代登上日本文坛,创作了大量深入人心的作品,是一位深受日本国民喜爱、且享誉世界的文豪。远藤周作在年少时受过洗礼,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年轻时曾留学法国,专攻法国天主教文学,其文学创作亦始终聚焦于其自身的宗教信仰与日本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其中,小说作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内容沉重且主题严肃的纯文学作品,一是诙谐幽默且通俗易懂的大众小说。本论文择取远藤周作大众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十一部作品为研究对象,以伦理学为基础,结合心理学的理论,采用比较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等方法,结合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人生经历,探讨远藤周作作品中对“善”与“恶”的思考。本论文共由六章构成,包括绪论、正文五章及结论。绪论主要阐明选题意义、梳理中日两国的远藤周作文学研究现状、确定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并介绍了伦理学中的“善”与“恶”。第一章介绍了日本战后大众文学的发展与远藤周作的文学创作,引出远藤周作研究者武田友寿提出的“轻小说”的概念,并指出该论文对远藤周作文学的选取标准。第二章由三节组成,分析了远藤周作的《傻瓜》、《丝瓜君》、《女人的一生》、《我·抛弃的·女人》、《沙城》五部连载在报纸或杂志上的小说,从伦理学中“善”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出发,探讨了远藤周作“轻小说”中所体现出的对“善”的永恒追求。第三章也是由三节构成,首先分析了远藤周作不同时期作品中“恶”的不同表现,接下来以《悲伤的歌》、《小丑之歌》、《一·二·三》、《呼唤黑暗之声》、《恶灵》五部作品为研究对象,依次分析了作品中人物形象所表现出的“假恶丑”的行为,提出远藤周作通过作品对“恶”的深层剖析。第四章依次分析了《悲伤的歌》中主人公的道德自救和《白昼的恶魔》中女医生的人格障碍,探讨了远藤周作文学中善恶转化的辩证性。第五章分别从远藤周作的基督教信仰、对战争的反思、莫里亚克对远藤周作的影响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远藤周作文学中的“善”与“恶”的本质。正是由于自幼对基督教的信仰,促使远藤周作始终把追求“爱”与“善”放在创作中最重要的位置。作为经历过战争的一代,远藤周作深受战争之苦,其对战争的态度也反映了他“趋善避恶”的愿望。另外,由于对莫里亚克文学的研究,以及对荣格心理学的接触,远藤周作在创作后期开始转而研究人内心的深层意识。小结部分主要在归纳论文内容的基础上,对远藤周作文学的主题及特点进行总结。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313.074
本文编号:2640957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313.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鑫媛;陆智远;寇_g;;陌生他人在场及其行为对个体道德伪善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5年08期
2 周异夫;;战后初期日本文坛的战争反思[J];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05期
3 王强;;伪善的道德意识形态批判[J];人文杂志;2013年11期
4 李德纯;;论战后派[J];日本学刊;2012年06期
5 李锋伟;;基督教精神:“人的文学”之思想源泉[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01期
7 钱广荣;;“伦理就是道德”质疑——关涉伦理学对象的一个学理性问题[J];学术界;2009年06期
8 史军;;文学与信仰——远藤周作的宗教观[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年03期
9 何建军;;论日本战后派战争文学的主题[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聂珍钊;;伦理禁忌与俄狄浦斯的悲剧[J];学习与探索;2006年05期
,本文编号:26409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640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