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米格尔街》的互文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8 11:27
【摘要】:维·苏·奈保尔(1932-2018)是一个有着多重文化身份的移民作家。作为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奈保尔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英语作家之一。他的众多作品因表现后殖民地人民的生存状态及思想状态而备受关注,《米格尔街》是其代表作,是他对殖民生存状态形成关注后的第一部作品。该作品由17个短篇故事构成。小说描写了二战期间米格尔街上底层居民在殖民统治下贫困潦倒的市井生活。自1959年出版以来,小说《米格尔街》受到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他们主要从边缘性、叙事策略、后殖民批判主义等角度解读《米格尔街》。纵观过去的研究,少有学者从互文性的角度解析这部作品,因此这篇论文将分别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叙事策略以及主题三个方面对《米格尔街》的互文性进行解读。这篇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引言,首先介绍了奈保尔的人生历程和他的主要作品,尤其是《米格尔街》这部小说。其次概括了国内外研究人员、学者对奈保尔作品的研究,尤其是对《米格尔街》这部小说的主要研究。最后阐明了这篇论文的研究目的。第二部分是正文,这部分包含三章的内容,分别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叙事策略以及主题三个方面分析了《米格尔街》的互文性。第一章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对《米格尔街》进行解读,主要从热奈特的狭义理论分析其互文性。阐述了《米格尔街》中人物对《小城畸人》中荒诞人物形象的吸收,对耶稣形象以及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形象的戏拟。第二章从小说的叙事策略对《米格尔街》进行解读,主要从热奈特的狭义理论分析其互文性。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运用多声部叙事方式来解读《米格尔街》与《小城畸人》的互文性,两部作品都通过故事中不同角色的不同声音表达各自不同的思想;另一部分运用主题——并置叙事方式来解读《米格尔街》与《小城畸人》的互文性,两部作品均通过这种因共同“主题”而把几条叙事线索联系在一起的叙事模式表达中心思想。第三章从小说的主题对《米格尔街》进行解读。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从热奈特的狭义理论分析《米格尔街》与《小城畸人》主题的互文性。两部作品都表达了对处于困境中人们生存状态的人文关怀。另一部分是从克里斯特娃的广义理论探讨《米格尔街》与对其创作产生影响的历史文化的互文关系。最后一部分是结论。这一部分对前面论述部分进行总结和概括,得出运用互文性理论来解读小说《米格尔街》具有可行性的结论,揭示出其重要意义。运用互文性理论解读《米格尔街》旨在唤起当今社会对待弱势民族的同情与关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实现和谐稳定。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舒进艳;;《米格尔大街》的边缘性主题[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2年01期

2 秦云;;V.S.奈保尔《米格尔街》中的叙述话语分析[J];海外英语;2012年02期

3 夏丽芬;;论《米格尔大街》的自然主义倾向[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龙迪勇;;图像叙事中的主题-并置叙事[J];艺术百家;2011年01期

5 龙迪勇;;试论作为空间叙事的主题-并置叙事[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7期

6 张德明;《米格尔大街》的后现代、后殖民解读[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沛;迷失与颠覆:《米格尔街》中的“模拟”策略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2 蔺雨蒙;论《米格尔街》中的黑色幽默与主题建构[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李凡;《米格尔大街》反讽叙事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434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6434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2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