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麦克尤恩小说人物的创伤心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5 08:42
【摘要】:伊恩·麦克尤恩在英国享有盛誉,创作成果颇丰。出道就凭其处女作《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1975年)获文学硕士学位,且一举拿下毛姆奖。此后的作品也不断获得各种奖项,不仅持续受到批评家的关注,在图书市场上也大受欢迎,可谓是“双赢”。从早期的《水泥花园》到后来的《赎罪》、《星期六》,展现了作家创作风格的形成与调整。早期作品多以表现个人扭曲的变态行为,后期则关注集体的心理创伤与人性更普遍的弱点,而贯穿其中的是对心理创伤所致变态等异化行为的反思与考量。文章旨在探讨作家塑造的小说人物行为中体现的心理创伤。首先,以心理分析和创伤理论为切入点,研究创伤是什么,先阐述心理分析与创伤理论的理论框架,弗洛伊德的奠基作用,再明确文学中创伤叙事的可能性。其次,探讨伊恩·麦克尤恩缘何叙写创伤心理,从历史积淀、个人经历与社会推动三个角度来展开论述。再次,从文本的内容出发,分析小说主人公创伤心理的行为表现,从个人的变态行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障碍与社会集体的共同异化表现来进行探讨;再从童年创伤(幼时成长经历)、交往创伤(伦理过失)与集体创伤(战争、阶级、种族创伤)的角度分析麦克尤恩小说主人公创伤心理的成因。最后,以形式分析进一步探究麦克尤恩表现创伤的方法,从创伤的叙事方式(人称与视角)、叙述的语言与结构(反讽与元叙事)、以及修辞(意象,隐喻等)等个人的创作风格分析入手,探究其构建的独特的创伤叙事迷宫。麦克尤恩对于心理创伤的思考,对于人类社会的问题以及对人性的关注,是作家作品中从未停止探寻的意义所在,也是其创作的独领风骚之处。论文也指出作家创作的价值与存在的偏颇之处,还可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一畅;;创伤记忆的叙事变形——《爱无可忍》的不可靠叙述[J];外国语文;2015年02期

2 王育平;;互文性与反讽:论麦克尤恩小说《阿姆斯特丹》的叙事策略[J];当代外国文学;2015年02期

3 郭先进;;丰赡的文本 斑驳的“史诗”——小说《星期六》的空间化叙事研究[J];外语教学;2013年05期

4 林莉;;论《星期六》的空间叙事策略[J];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01期

5 李菊花;;论麦克尤恩《星期六》中的交往思想[J];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01期

6 刘春芳;;《水泥花园》中的“水泥花园”意象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7 罗媛;;中国伊恩·麦克尤恩研究综述[J];文教资料;2011年34期

8 陶家俊;;创伤[J];外国文学;2011年04期

9 周艺;;自然和人性的较量——从文学伦理学视角解读《日光》[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1期

10 舒奇志;;主体的欲望与迷思——解读伊恩·麦克尤恩的《时间中的孩子》[J];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慧勇;历史与当下危机中的伊恩·麦克尤恩小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申圆;伊恩·麦克尤恩小说中的伦敦映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沈晓红;伊恩·麦克尤恩主要小说中的伦理困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静斐;论伊恩·麦克尤恩小说人物形象的变态心理[D];江南大学;2014年

2 王利文;伊恩·麦克尤恩《赎罪》和《星期六》中主人公的创伤解读[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4年

3 杨丽丽;伊恩·麦克尤恩小说中的成长主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敏;一部现代性寓言[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977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6977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4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