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弥尔顿《失乐园》中的天意论与宗教地图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0 09:29
【摘要】:作为弥尔顿最为华彩的经典名作,《失乐园》以宏大的史诗叙事深入探索了基督教神学主题。英美文学研究界已从复杂的历史语境、无韵的史诗格律、庄严的圣经文体和奇伟的宗教想象等视角进行了深入探究,但诗中天意论与宗教地图学之间的关联议题仍悬而未决,由此构成了本研究的选题缘起。作为基督教神学不可或缺的核心概念,“天意论”(Divine Providence)强调上帝创世的神迹和对宇宙秩序的永恒维系,弥尔顿曾在《基督教教义》一书中对此进行了考究:天意就是上帝对宇宙万物的管理,可以细分为“特定天意”(Special Providence,即神赋予特定生命的神迹)和“普选天意”(General Providence,意指万物存在秩序的神圣维持)两大类。其根本原则在于,上帝保护和照顾一切的创物,并且指引信徒们叩问宇宙的终极真理,即最终的善。从另一方面看,宗教地图乃上帝创世的空间隐喻表征,为众生脱离俗世的羁绊、通达至善的天堂,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宇宙模型,供他们参阅和膜拜。从这种意义上说,地图与宗教具有同样的终极目的,从而为本研究提供了坚实的逻辑支撑。除绪论和结语外,本研究的正文部分共分为三章。第一章聚焦《失乐园》中天意的源起和宗教地图的构建:天意与世界同时被上帝创造出来,这个由实在的创造物和神圣的自然法则组成的世界共同构成了一个立体、动态的宗教地图世界。第二章探索《失乐园》中天意的发展和宗教地图的空间划分——上帝对于善的推动和对于恶的管理都蕴藏于宗教空间的二元规约中,即地图顶部的天堂空间和地图底部混沌中的地狱世界,由此将基督教伦理的善恶论图示化。第三章涉及天意的结果和《失乐园》宗教地图的目的地,即最终的善。在天意论的核心概念隐喻中,上帝的诱惑和奇迹是指引造物到达终极之善的有效方法,《失乐园》地图隐喻的所有元素皆朝向其宗教意义上的最终目的发展。研究发现,弥尔顿通过宗教地图这一形象的空间图示将基督教天意论具象化,最终引导饱受物欲煎熬的灵魂抵达至善永生的乐园境界。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561.0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光安;严若芳;韩晨;;试论《失乐园》中人的堕落和再生[J];语文建设;2017年15期

2 陈旭东;;《失乐园》[J];油画;2018年04期

3 董亚楠;;《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复杂性论析[J];青年文学家;2019年23期

4 曲雯雯;;从厌女症视角分析弥尔顿对女性的态度——通过分析《失乐园》中的夏娃形象[J];北方文学;2017年06期

5 王姝杰;;探究《失乐园》中的美学意象[J];中国文艺家;2017年04期

6 沈日中;;渡边淳一的《失乐园》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7 景蔚;;论《失乐园》之撒旦形象[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8 卢晓蕾;;试析《失乐园》中撒旦的艺术形象[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10期

9 乔莉萍;赵志勇;;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失乐园》评论综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常艳莉;;浅析约翰·弥尔顿《失乐园》的创作目的和革命主题[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梁工;陈莹;;《失乐园》对圣经题材的传承和超越[A];东方丛刊(2007年第3辑 总第六十一辑)[C];2007年

2 李小慧;;不伦哀歌——浅析《失乐园》[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冯羽;;渡边文学三议[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亦嵘;浅谈《失乐园》的疏漏[N];法制日报;2002年

2 刘迅;《失乐园》:在爱与罪之间[N];中华读书报;2018年

3 竺家荣;翻译《失乐园》:力求传达原作韵味[N];文艺报;2014年

4 舒晋瑜;^~米:正视人生的不完美[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竺家荣;爱与性的执著探索[N];文艺报;2010年

6 照日格图(书评人);残酷到极致的美[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7 孙克;哪些书具有收藏价值[N];中国老年报;2000年

8 范垂功;文学艺术的超越性[N];人民日报;2009年

9 刘意青;学养型批评和理论框架批评的利弊[N];文艺报;2019年

10 何方中;站在时尚对岸的知识分子[N];中国经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天奇;弥尔顿《失乐园》中的天意论与宗教地图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2 张祺飞;渡边淳一《失乐园》之于中国大陆传播与接受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3 陈德琳;约翰·弥尔顿《失乐园》中的知识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4 李颖;《失乐园》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安志宏;弥尔顿《失乐园》中的张力[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朱红叶;从阐释学角度看《失乐园》朱维之译本中的翻译方法[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7 范德龙;欧洲史诗传统视野下的《失乐园》[D];黑龙江大学;2007年

8 陈敬玺;论《失乐园》的人学内涵与艺术意蕴[D];西北大学;2006年

9 蒙颖;弥尔顿的人生体验对创作《力士参孙》和《失乐园》的影响[D];贵州大学;2008年

10 陈惠明;翻译与美意识[D];厦门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632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632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6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