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接受美学视阈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5 09:36
【摘要】:费道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享有盛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文学创作成果丰硕、思想深刻,作品一经问世便得到众多关注与评价。由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较多,为了便于行文,论者研究多限于其长篇小说,即《被欺凌与被侮辱的》《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五部作品。本论文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为研究领域,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即从作品与读者的关系入手,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被大众所喜爱的原因。具体而言,本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包括近20年来国内外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现状、接受美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本论文观点的提出及其价值意义三部分。第二章讨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读者中心意识”,发现其在创作时关注到知识分子热衷阅读有关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问题的文学作品,而市民阶级则更喜爱阅读惊险刺激的凶杀小说和扭曲病态的边缘性人物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有效地“迎合”了知识分子和市民阶级的阅读兴趣。第三章探究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空白,从结构空白和语义空白两部分入手,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蕴含有大量空白,读者在阅读时才会对作品中的空白部分进行“参与”创造和发挥想象。第四章则以期待视野为切入点,从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三个层次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给读者带来的阅读美感与快感,发现其在创作时不断设计合理的情节,促使读者不断地对期待视野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创作时充分考虑了读者的阅读需求,使读者与作品能够更好的融合,这也是其作品享有盛誉的重要原因。
【学位授予单位】:济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5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长利;;期待视野——接受美学方法论的反思与重构[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5年04期

2 张磊;;历史深处走来的“父亲”——论《卡拉马佐夫兄弟》的父亲影像[J];俄罗斯文艺;2015年03期

3 张中锋;;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审丑意识及其对“自然派”崇高风格的消解[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4 陈方;;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女性双重人”[J];外国文学评论;2014年01期

5 丁超;;复调,人性价值重构——巴赫金谈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分析[J];名作欣赏;2014年06期

6 王搤陵;;论姚斯的接受美学理论[J];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7 方维规;;文学解释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接受美学原理及其来龙去脉[J];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02期

8 周来祥;戴孝军;;走向读者——接受美学的理论渊源及其独特贡献[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9 陈玲玲;;论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何曙;;试论姚斯的接受美学观[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丁世鑫;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现代中国(1919-1949)[D];山东大学;2006年

2 田全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月玮;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中的“恶”与“自由”[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小帆;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以及相关文本批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蔡瑞婷;从阐释学角度对接受美学的再思考[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4 周业兵;尧斯接受美学思想述评[D];安徽大学;2006年

5 董福君;简论接受美学视野中的文艺解读[D];山东大学;2005年

6 高瑾;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叙事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813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813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c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