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日本灵异记》中转生动物谭的考察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313.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冲;;从斋供看中国佛教仪式[J];法音;2019年02期
2 学诚;;中国佛教现状[J];佛学研究;2017年01期
3 学诚;;交流互鉴 共建共享——我与亚洲宗教和平会议的共同成长(三)[J];法音;2018年05期
4 智文;;文化自信与中国佛教[J];中国宗教;2017年02期
5 李栋财;;中国佛教管理哲学的现代启示[J];中国佛学;2016年02期
6 柯英姿;;浅谈统一中国佛教术语翻译的重要性[J];校园英语;2017年03期
7 陈硕;;从禅宗的发展史看其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J];华中学术;2016年04期
8 罗颢;;略述早期中国佛教的弥勒信仰[J];普陀学刊;2016年00期
9 郭兰萍;;论当今中国佛教的功利化和庸俗化[J];青年文学家;2014年36期
10 桑吉札西;;传印会长率中国佛教代表团应邀访问日本[J];法音;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立天;;中国佛教慈悲理念的特质及其现代意义[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勤合;柴颖菊;;1925年东亚佛教大会[A];公共外交季刊2015年第4期冬季号[C];2015年
3 张建新;周险峰;;中国佛教德育思想探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李四龙;;论中国佛教的民族融合功能[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荆三隆;;佛教慈悲理念溯源——兼谈当代中国佛教的慈善实践[A];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9)[C];2009年
6 魏德东;;当代中国佛教的保守与开放[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波;刘佳佳;;中国佛教公共外交研究述评[A];公共外交季刊(2016年第3期 秋季号)[C];2016年
8 海波;;死亡学视域中的佛教研究[A];佛教生死哲学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9 业露华;;佛教与中国民俗[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10 杨渭生;;中韩佛教文化交流述略——以杭州三寺为例[A];韩国研究(第十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范文丽 于淼;专家学者研讨英文版《中国佛教百科全书》编纂[N];中国民族报;2019年
2 山东社会科学院当代宗教研究所 于飞;中国佛教在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中作出了贡献[N];中国民族报;2019年
3 清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圣凯;悲智结合的佛教公共外交[N];文汇报;2016年
4 上海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秘书长 刘元春;走向世界:当代中国佛教应有的自信与担当[N];中国民族报;2017年
5 光泉;积极促进佛教文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N];中国民族报;2017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王志远;走出去——中国佛教的历史使命[N];中国民族报;2015年
7 东海;中国佛教医药全书首发[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张敏;中国佛教的未来——加强建设 与时俱进[N];人民政协报;2002年
9 茗山口述 鞠艳;亿朴老[N];人民政协报;2000年
10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姚卫群;全球化时代中国佛教研究应展现哪些特色[N];中国民族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杜钢;中国佛教净土宗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戎川;唐代僧人“前理解”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
3 周晓微;现代性与中国佛耶对话(1911-1949)[D];浙江大学;2014年
4 王永会;中国佛教僧团发展及其管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5 苏义鼎;西安地区佛寺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6 贲利;现代中国佛教伦理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梦淋;有关《日本灵异记》中转生动物谭的考察[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
2 翁俊媛;清代来华英国传教士与中国佛教[D];西北大学;2018年
3 高秀峰;近代中国佛教慈善事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明雪;中国佛教伦理与道德自觉[D];西北大学;2014年
5 欧阳清;章太炎与近代中国佛教的复兴[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6 龙晓泽;“人间佛教”思想与中国佛教现代化[D];黑龙江大学;2015年
7 杨永佳;梁武帝对中国佛教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周传皓;当下中国佛教题材电影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9 杨哲兴;晚清时期传教士中国佛教观[D];上海大学;2017年
10 常馨悦;近代中国佛教与科学关系论争评述[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860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86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