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里尔克诗性言说的困境与超越

发布时间:2020-08-09 09:23
【摘要】:文章以里尔克在诗歌言说中遇到的困境以及在后期创作中对这一困境的超越为论述重点,以里尔克的诗歌文本为主,同时结合里尔克的艺术评论、散文、通信以及小说等文本,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结合文艺学、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最终对里尔克形诗歌言说方式的形成过程以及诗性言说独特性本身进行了严密而全面的论述。首先,笔者对里尔克进行了介绍,对里尔克创作的早、中、晚三个阶段进行简单的概括,同时,对里尔克的国外、国内研究现状,按照不同的研究类型进行梳理,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说明本文写作的必要性和创新性。其次,文章从里尔克创作的时代背景开始论述,笔者认为,正是里尔克在洞察了时代的种种现象后作出的反应,形成了他关于诗歌及诗人职责的观点,而这些观点又进一步影响着里尔克诗歌言说的方式。同时,文章探究了里尔克关于“诗歌”、“物”、“存在”以及“语言”的思考,这些关键词看似分散,实际上是紧密相连的,本文在此处,呈现了里尔克诗歌创作中对“存在”的诉求及遭遇言说困境的两难境地。最后,笔者集中论述了里尔克在后期创作中走出对语言的疑惑,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诗性言说方式,实现对“存在”切近的过程。笔者认为里尔克对所处时代的“虚无”与“技术统治”问题有着自觉的认识,他认为诗人的职责应是对“存在”的探寻与歌唱,在这个过程中,里尔克对“物”的认识与“存在”紧密相关,里尔克正是通过“不可见之物”与“可见之物”的转化实现对“存在”的揭示,同时,里尔克对语言的疑虑也显现出来,但随着对“物”、对诗歌理解的加深,通过“赞颂”和“沉默”的诗性言说方式,里尔克最终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521.0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恩昊;;一场迟来的盛宴:评《里尔克法文诗》[J];中国图书评论;2017年11期

2 唐际明;;“窗”在里尔克作品中的诗学含义[J];上海文化;2016年11期

3 李良玉;;孤独而自由——简析里尔克《秋日》[J];青年文学家;2017年33期

4 刘康凯;;主持人语[J];诗歌月刊;2016年12期

5 莱纳·玛利亚·里尔克;岩子;;新译里尔克短诗选[J];诗歌月刊;2016年12期

6 王晓俭;;风吹麦浪的秘密[J];读友;2016年21期

7 马克·斯特兰德;许枫;;诗人字母表[J];延河;2017年03期

8 安娜·A·塔维斯;高海涛;;里尔克的俄罗斯[J];鸭绿江(上半月版);2017年05期

9 张正耀;;教学:收获领悟的幸福[J];江苏教育;2017年43期

10 吴晓波;;与众不同的背后,是无比寂寞的勤奋[J];作文与考试;2017年Z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永平;;里尔克的诗歌之路[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刘光耀;;诗歌神学——对《<杜伊诺哀歌>中的天使》及其插图的诗歌诠释[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六辑[C];2007年

3 晏红;;重庆土家族作家冉云飞及其文学创作简论[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林惠玲;;现代奥菲尔思之道——叶维廉与里尔克诗的《诗意》(die poetische Idee)与奥菲尔思精神[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彭斌柏;;相通的诗心——郑敏与里尔克的两首诗比较[A];郑敏诗歌研究论集[C];2011年

6 张桃洲;;从里尔克到德里达——郑敏诗学资源的两翼[A];郑敏诗歌研究论集[C];2011年

7 周星;;象征主义与中国诗歌传统的交融——九叶诗人郑敏和里尔克的比较研究[A];郑敏诗歌研究论集[C];2011年

8 黄启豪;;论郑敏诗歌创作的里尔克影响[A];郑敏诗歌研究论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纯一;里尔克对当代中国文学和汉语语言的意义[N];文汇报;2017年

2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刘志伟;选题策划破局:少一点套路,多一点思路[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7年

3 夏学杰;做一只鸣响的杯子[N];湖北日报;2017年

4 叶廷芳;永不枯竭的里尔克[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周南焱;“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N];北京日报;2016年

6 黄夏;里尔克的“蝶蛹之变”[N];北京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傅小平;里尔克《马尔特手记》有了全译本[N];文学报;2006年

8 张新颖;书简与照耀内心的光[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9 李建周 青年评论家;小说进入“当下”的路径[N];河北日报;2016年

10 李双志;字面有深意 得意勿忘言[N];文艺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红莉;从那喀索斯到俄耳甫斯[D];浙江大学;2013年

2 唐妙琴;同一与他者:里尔克与卡夫卡创作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海丽玮;里尔克诗性言说的困境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2 张兴文;存在的差异与转化大地[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2年

3 陈功龙;荒原·伊甸园·果园[D];兰州大学;2010年

4 刘洋;从“自我”的“自然”到“自然”的“自我”[D];吉林大学;2007年

5 左存文;贫乏时代的诗之亮光[D];江南大学;2013年

6 卢迎伏;隐寓的天使与天使的隐喻[D];四川大学;2007年

7 王文渊;论西方文艺思想对郑敏诗歌创作与批评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李华秀;坚挚的生命体验[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易海琴;死亡是爱的终极升华—心理防御机制视角下的《马尔特手记》恐惧主题[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李伟;刹那成就永恒[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869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869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a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