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茨维塔耶娃与郭沫若诗歌中的神话诗学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2 05:27
【摘要】:20世纪的神话之浪潮不仅席卷了西方也漫至东方。不同国家、不同诗人个体作品中体现的神话诗学都具有不同的魅力。出生于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思维导向,却受到同一时代感召的两位诗人——茨维塔耶娃和郭沫若的诗歌作品中均构建了自己的神话诗学宇宙。玛琳娜·伊万诺夫娜·茨维塔耶娃(1892-1941),俄罗斯著名诗人、散文家、剧作家,被称为二十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之一,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被认为中国新诗奠基人之一。自上世纪以来,学者们从多个方面对两位诗人的作品进行了研究,从神话诗学这一角度进行研究的也颇有硕果。但是不论是对茨维塔耶娃还是对郭沫若诗歌作品中的神话诗学研究,大部分都局限于具体的诗歌篇章中,分析地比较零碎,也较少对不同诗人的作品进行对比。为了对神话诗学有更加深入地认识,更加深刻地理解茨维塔耶娃和郭沫若的诗歌,同时感受同一世纪不同思维导向的诗人之间作品的差异性和相同点,进行对比十分必要。本文从神话诗学的角度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研究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目的在于更加全面、纵深地展示两位诗人的诗学宇宙,丰富学界对茨维塔耶娃和郭沫若创作的研究,引起学者对这一课题的重视。本文主要由绪论、正文、结语及参考文献四部分组成。其中:绪论梳理关于茨维塔耶娃和郭沫若作品中神话诗学的研究现状、论文的选题动机、意义和研究方法等。正文第一章是《茨维塔耶娃和郭沫若生平创作及其神话观念》,分为两小节,第一节介绍了茨维塔耶娃和郭沫若的生平与创作,对诗人作品神话诗学形成的原因有所侧重,第二节主要阐明茨维塔耶娃和郭沫若各自的神话观念。第二章是《神话诗学的理论视角》,先介绍了中国和俄罗斯再神话兴起的现象和原因,再具体介绍俄罗斯学者梅列金斯基的神话诗学理论,为第三章框架结构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为《神话模式》,从三个方面:宇宙神话、死亡神话、英雄神话对两位诗人的诗歌进行了具体分析。第一节《宇宙神话》中通过分析茨维塔耶娃和郭沫若诗歌中具体的宇宙要素和二元对立的逻辑来表明他们的诗歌都体现的宇宙神话的核心:从混沌到宇宙的过程,通过对比发现:虽然这个过程的运动方向一致,但是诗人们的描写重点不同。茨维塔耶娃笔下的混沌的世界是现实世界,宇宙象征的是理想的世界,郭沫若笔下混沌的世界是旧的世界,宇宙代表的是旧世界的破灭。这个侧重点在第二节《死亡神话》中表达地愈加明显。通过对比分析两位诗人诗歌作品中体现的死亡神话我们发现:茨维塔耶娃主要表达个人的死亡,即肉体的灭亡和心灵的永恒,而郭沫若主要表达新旧世界的转换,即旧世界的灭亡和新世界的再生。第三节为《英雄神话》,它是诗人思想的另一方面的表达,与第二节死亡神话相互关照,主要介绍了茨维塔耶娃笔下的诗人英雄和郭沫若笔下的历史英雄,这些英雄身上都分别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感。诗人英雄们即使去了另一个世界也会坚持创作达到永恒,历史英雄的形象则见诸于当代的劳工,他们必将开创时代的伟绩、拯救国家。结语部分对两位诗人的神话诗学特征进行了总结与归纳,茨维塔耶娃构建的神话世界是内在的,是从地到天,从此岸到彼岸的空间运动,郭沫若构建的神话世界是外部的,是从旧到新,从毁灭到再生的时间运动。这样的神话思维也导致了两位诗人写作风格的不同,体现了他们对自我和社会的思考。结论后附有参考文献。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1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玛琳娜·伊万诺夫娜·茨维塔耶娃;;玛琳娜·伊万诺夫娜·茨维塔耶娃的诗[J];中国三峡;2019年04期

2 于晓利;;茨维塔耶娃诗学世界的统一性——从作品主题、语言形式、文化传统层面的分析[J];俄罗斯文艺;2018年03期

3 洪子诚;;《〈玛琳娜·茨维塔耶娃诗集〉序》:当代诗中的茨维塔耶娃[J];文艺争鸣;2017年10期

4 徐来娣;;茨维塔耶娃《空气之诗》创作手法试析[J];外文研究;2017年03期

5 贾运真;;寒冰的篝火——论茨维塔耶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年17期

6 茱莉亚·富勒顿-巴滕;若尘;;假爱之名 母女之间的亲密与敌意[J];文明;2017年02期

7 曹树莹;;在幽暗之处打开眼睛[J];海燕;2017年02期

8 子皮;;我想和你在一起[J];青年作家;2017年02期

9 李虹辉;;那不安的声音[J];湖南文学;2017年05期

10 甫跃辉;;甫跃辉的诗[J];西湖;201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荣洁;;茨维塔耶娃的多神意识[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2 荣洁;;茨维塔耶娃的普希金[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庆霞;多舛命运中绽放的诗性之花[N];马鞍山日报;2017年

2 王家新;我把茨维塔耶娃还给茨维塔耶娃[N];文汇报;2016年

3 思郁;茨维塔耶娃:“致一百年后的你”[N];文学报;2013年

4 记者 邓凯;国内第一套《茨维塔耶娃文集》问世[N];光明日报;2003年

5 柳宗宣;一百年之后的茨维塔耶娃[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止庵;不朽者和她的诗[N];中华读书报;2003年

7 汪剑钊;驶向不朽的火车[N];北京日报;2003年

8 谷羽;从茨维塔耶娃诗三首谈诗歌转译与对读[N];中华读书报;2016年

9 ;写下人性经典[N];中国妇女报;2003年

10 西渡(诗人、评论家) 刘文飞(学者) 汪剑钊(诗人、学者);她等待刀尖已经太久[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于晓利;生活与存在:茨维塔耶娃抒情长诗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2 荣洁;茨维塔耶娃创作的主题和诗学特征[D];黑龙江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昕;茨维塔耶娃与郭沫若诗歌中的神话诗学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

2 秀丽;茨维塔耶娃诗歌中的悲剧意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年

3 孙秀娟;茨维塔耶娃诗歌中的死亡观念[D];吉林大学;2012年

4 申聪聪;茨维塔耶娃的爱情诗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5 张伟建;试论茨维塔耶娃的散文创作[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年

6 魏梦莹;论茨维塔耶娃的散文创作[D];黑龙江大学;2014年

7 高明;中国诗人与俄罗斯“回归诗人”的对话[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马洛丹;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作家创作中的中国形象[D];黑龙江大学;2017年

9 刘新蕾;论茨维塔耶娃诗歌中的“爱情”及其艺术体现[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10 钱晓燕;论“费德拉”和“希波吕托斯”神话故事的改编与比较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8003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8003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a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