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客溪的朝圣》中的超验主义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9 20:45
《听客溪的朝圣》(Pilgrim at Tinker Creek又译为《溪畔天问》)于1975年获普利策奖。在美国文坛被誉为“最有影响力的当代自然文学范本”。该书记录了作者在弗吉尼亚州蓝山听客溪畔居住一年对自然的观察、纯真的感悟和与自然的互动,是美国著名当代自然文学作家安妮·迪拉德(Annie Dillard)的代表作品。作者迪拉德不仅是20世纪最重要的美国自然文学作家,而且被公认为20世纪超验主义的继承人。本文旨在从自然、超灵和人性三个方面入手,发掘《听客溪的朝圣》中体现的超验主义思想,探究迪拉德对传统超验主义的继承和超越。除导论和结论外,该论文正文分为三章,内容如下:第一章展现《听客溪的朝圣》所描述的迪拉德眼中的自然。她和超验主义者梭罗一样,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践行者。《听客溪的朝圣》同样以季节更替为脉络。不同的是,迪拉德所呈现的自然更为真实和客观。不仅有神奇、瑰丽和壮观,还有残酷、冷漠和恐怖。第二章阐述《听客溪的朝圣》中所展示的超灵思想。从《听客溪的朝圣》一书的书名可见作者对超验主义这一传统的承袭。安妮·迪拉德以一种敬神的态度走进了自然。《听客溪的朝圣》中上帝再不是遥远和陌生。圣灵就在身边,且无时无刻。专注之中,她的身体甚至可以和自然融为一体,产生共鸣!第三章诠释迪拉德力图通过《听客溪的朝圣》展示人类无拘的个性。在描绘自然的浪漫与哲理的同时,迪拉德无畏地思考,大胆地发问,并史无前例地运用隐喻的方式尝试着回答。此外,她还向人们展示一种纯真的生活理念,既开放心灵又全然专注。既沉淀自我,而又享受当下。《听客溪的朝圣》不仅体现了超验主义,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对传统的超验主义有所超越,使其和现代社会达成了有机的统一。再次走进《听客溪的朝圣》,探究安妮·迪拉德独特的超验主义思想,对于沉迷于物欲的人类来说,无疑是一个及时的警醒。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712.06
本文编号:2822972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71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程虹;;地域之乡与心灵之乡的联姻——论自然文学中的心景[J];外国文学;2014年04期
2 杜鹰;;异化与超验:爱默生笔下的人与自然[J];开封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3 刘蓓;生态批评:寻求人类“内部自然”的“回归”[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陈昕;自然的歌者——西方自然文学中生态理念的传继与发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黄和璐;;安妮·迪拉德:与生命神性对话[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程虹;自然与心灵的交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四清;论梭罗的实践观[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2 徐轩;爱默生、梭罗的超验主义与儒道思想[D];西华大学;2014年
3 毕淑媛;女性主义视角下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婷;谈爱默生的超验主义[D];厦门大学;2008年
5 黄俏;试论19世纪美国自然文学的特点和意义[D];苏州大学;2007年
6 廖杨洁;霍桑对超验主义的吸收、怀疑与超越[D];湘潭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229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822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