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马尔罗:东西方文化交流大潮中的探险者

发布时间:2021-02-10 03:21
  本文以法国20世纪著名作家、政治家安德烈·马尔罗(André Malraux,1901-1976)为研究对象,试图将这个与中国和亚洲有直接和多方面关系的法国作家放在20世纪东西方文化产生激烈碰撞、交流和融合的背景下进行考察。选择马尔罗作为论文的主题,有以下两个原因: 1、马尔罗与亚洲和中国的关系 马尔罗是典型的西方知识分子,但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却受到了东方思维方式的深刻影响。他与东方相识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亚洲残酷的现实使他从一个单纯的冒险家,成长为精神探索者;发生在中国的革命成了他创造自己“神话”的熔炉并把他锻造为一个对人类命运的思考者。东方以大异于西方的“他者”形象进入了他的视野,使他养成了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思考,并始终把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作为他思考的基本框架。“亚洲三部曲”是奠定他的文坛声誉并使他跨入法国20世纪经典作家行列的代表作,其中富含比较文学研究所强调的“直接文学关系”研究的要素。尤其是亚洲对他的影响,无论是在他的作品里还是在他的艺术思考乃至政治活动的行为中,都是十分值得关注、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2、笼罩在神秘中的人生 马尔罗把自己的一生演绎得起伏跌宕,他频频...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从冒险家成长为探索者
    1.反社会的西方青年
    2.亚洲,探险之地与煅造神话的熔炉
        2.1 初识亚洲——冒险之旅
        2.2 重返亚洲——神话之源
        2.3 亚洲灵感——涉足文坛
    3.探险的新层面——政治“介入”与艺术思考
        3.1 “戴高乐主义”知识分子的政治生涯
        3.2 艺术是反抗命运的途径
    4.“立体多面”的人生
        4.1 “签名”——“在场”的证明
        4.2 “介入”——为了人的尊严
    小结
第二章 东方与西方对话的见证人——解读《西方的诱惑》
    1.比较视野的形成——站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
        1.1 比较的方式——对话、追问
            1.1.1 西方的诱惑是什么?
            1.1.2 西方对东方的诱惑
            1.1.3 东方对西方诱惑的抗拒
            1.1.4 东方对马尔罗的诱惑
    2.比较的结果——镜像、碎片
    3.比较的结论——宿命、荒诞
    小结
第三章 马尔罗的文学观及其笔下的中国和亚洲
    1.亚洲三部曲(《征服者》、《王家大道》、《人类的状况》)分析
        1.1 《征服者》
        1.2 《王家大道》
        1.3 《人类的状况》
    2.作为背景的亚洲——探险之地
        2.1 亚洲的丛林
        2.2 亚洲的城市
    3.亚洲的人物——模糊的“他者”形象
        3.1 加林与洪、程泰
            3.1.1 洪是加林的另一面
            3.1.2 程泰与加林的对立
            3.1.3 加林其人
        3.2 陈在《人类的状况》中
    4.马尔罗的文学观
        4.1 “人类的状况”究竟是什么
        4.2 人与人之命运
            4.2.1 变异的主题
        4.3 虚构:通往真实的途径
        4.4 行为与书写的互移
        4.5 马尔罗文学创作的特点
            4.5.1 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4.5.2 声音的陌生化
    小结
第四章 作为知识分子的马尔罗
    1.“介入”的概念
        1.1 法国知识分子的“介入“传统
    2.马尔罗的政治文化观
        2.1 从个人主义转向集体主义
        2.2 革命是探险的手段之一
        2.3 对政治的实质性介入——作为部长的马尔罗
        2.4 文化探险行动——具有建设性的知识分子
            2.4.1 立法保护文化
            2.4.2 放眼全球的对外文化政策
    3.意识的危机
    小结
第五章 新的求索之路
    1.艺术的探险者
        1.1 马尔罗对艺术的思考
            1.1.1 想象中的博物馆
            1.1.2 马尔罗艺术观的总体性
            1.1.3 变异
    2.颠覆性的写作——《反回忆录》
        2.1 拼贴和剪辑过去
        2.2 马尔罗的后现代性
    3.马尔罗在中国
        3.1 80年代的中国“语境”
            3.1.1 译介
            3.1.2 接受语境
        3.2 影响、接受与过滤
    小结
余论:生命是探险的旅程
    1.不断变异的生命样态
    2.亚洲是马尔罗“神话”的源泉
    3.永远探索的“西绪弗斯”
参考文献
    1.中文参考书目
    2.中文参考文章
    3.外文参考书目
        a.外文书籍
        b.外文参考文章
        c.互联网外文参考文章
附录
    附录一 马尔罗生平年大事与著作年表
    附录二 马尔罗作品及传记的中文译介情况
    附录三 国内马尔罗研究主要论著目录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及学术获奖
声明
过程大于成果——我的谢呈
四川大学博士论文研究创新自评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尔罗哲理与存在主义——论《人的状况》及其对《死无葬身之地》的影响[J]. 黄新成.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2)
[2]荒诞与人道主义──论马尔罗文学作品中的荒诞主题[J]. 黄芳.  法国研究. 2000(01)
[3]认识命运 争回尊严——评马尔罗的《人的状况》[J]. 冯寿农,吴冰.  外国文学研究. 1998(02)
[4]杰出的反法西斯主题小说──《希望》[J]. 罗国祥.  外国文学评论. 1995(03)
[5]马尔罗小说的艺术处理[J]. 陈小莺.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4)
[6]长眠在悖谬里的铜像——马尔罗与中国 马尔罗的生平就是他的代表作——安德烈·莫洛亚《从普鲁斯特到加缪》[J]. 钱林森.  外国文学研究. 1994(02)
[7]中国革命与马尔罗哲理——对《人的状况》基本内容的若干说明[J]. 柳鸣九.  当代外国文学. 1989(02)



本文编号:30267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0267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3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