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与自由选择:从存在主义角度解读《人性的污秽》
本文关键词:荒诞与自由选择:从存在主义角度解读《人性的污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菲利普·罗斯是当代最负盛名的美国作家。他在作品中深入剖析了美国社会和人性,探讨了关于人类社会和整个人类的终极问题。《人性的污秽》是他最新也是最好的作品之一,出版以来获誉无数,包括2001年的美国国家犹太图书奖和福克纳小说奖。作为罗斯美国三部曲系列的最后一部,《人性的污秽》从多个方面反映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对人类社会的荒诞与痛苦的根源进行了深刻反思。本文将从萨特存在主义的视角解析本部经典作品,试图一瞥罗斯笔下人性的阴暗面。罗斯是一名以其作品中的深刻哲思闻名于世的小说家。《人性的污秽》从人物形象到情节设计,从叙事手法到语言措辞,全方位都与萨特的存在主义观点相呼应。本文将对作品中反映的社会中的荒诞与痛苦以及角色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所做的选择进行解读,进而理解罗斯对于人类社会与人类本性的思考。论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交代了关于作者菲利普·罗斯和小说的基本信息。同时,简要论述了本文中所用的萨特的理论。第二章和第三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过细读和分析从萨特存在主义的角度来解读文本。第二章论述了小说中所折射出的当代美国社会的荒诞和痛苦。根据萨特的观点,每个人类个体都是完全自由的,这造成了个体之间的竞争关系。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无法沟通和理解,个体间是紧张对立和相互异化的关系,由此世界充满了荒诞和痛苦。第三章探讨了小说人物的自由选择的共同特点:自我否定。小说人物的自由选择都在背叛自己的过去。结果就是他们的人生永远指向未知的未来,使他们陷入了人生的虚无。第四章是论文的总结部分。纵观全文,人性的污秽是人类天生的。只要人类个体存在于世,也就是说只要他还需要在人类社会做出选择,他就无法摆脱人性的污秽。
【关键词】:存在主义 荒诞 异化 自由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ABSTRACT6-8
- 摘要8-13
- CHAPTER I INTRODUCTION13-27
- A.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Philip Roth and The Human Stain13-18
- 1. Introduction to Philip Roth13-15
- 2. Introduction to The Human Stain15-18
- B.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Existentialism18-25
- 1. The Growth of Existentialism19-21
- 2. Jean-Paul Sartre’s Existentialism21-25
- a. Freedom and Making Choice22-23
- b. Absurdity and Agony23-24
- c. Alienation24-25
- C. Thesis Statement25-27
- CHAPTER II ABSURDITY AND AGONY IN THE HUMAN STAIN27-74
- A. Absurdity of the Society27-38
- 1. Moral Paradox: Immoral Moralist27-34
- 2. Negrophobia: Repulsion without Provocation34-38
- B. Agony of the Human Life38-71
- 1. Agony from Physical Diseases and Mental Sufferings38-46
- a. Nathan Zukerman39-40
- b. Faunia Farley40-42
- c. Lester Farley42-46
- 2. The Origins of Agony: Alienation and Isolation of Modern People46-71
- a. Human Beings Alienated from Nature46-68
- b. Lonely Individuals Seeking for Comfort68-71
- C. Summary71-74
- CHAPTER III BEING IN THE ABSURD WORLD: FREE CHOICE AND SELFDENIAL74-89
- A. Coleman: A Jew Born in a Black Family74-78
- 1. Denial of His Racial Identity and Black Family74-77
- 2. Denial of His Middle Class Moral Value and Jewish Family77-78
- B. Faunia: A Woman without Anything78-81
- 1. Denial of Upper Class Life78-79
- 2. Denial of Her Social Attributes79-81
- C. Lester Farley: A Man Dwelling in Nature81-85
- 1. Swinging Between Normal and Abnormal Life81-83
- 2. Denial of His Social Attributes83-85
- D. Delphine Roux: A Little Girl Running Away from Home85-88
- 1. Denial of Family Shade85-86
- 2. Denial of Political Correctness86-88
- E. Summary88-89
- CHAPTER IV CONCLUSION89-92
- A. Major Finding of the Study89-90
- B.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90
- C.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Study90-92
- WORKS CITED92-94
- ACKNOWLEDGEMENTS9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秀芳;;人性污秽背后的社会污秽——解读菲利普·罗思的《人性的污秽》[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14期
2 江颖;李华;;假面人生的荒谬与毁灭——试析《人性的污秽》中个体的生存困境[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黄书娟;;理性面对生活——读《人性的污秽》有感[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贺文静;;《人性的污秽》中幻灭的“美国梦”[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菲利普·罗斯;刘珠还;;人性的污秽[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2期
6 杨梅;;美国校园知识分子的现状——读《人性的污秽》[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4期
7 孙乔;;《人性的污秽》的新现实主义解读[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10期
8 赖日升;;殊途同归——《人性的污秽》中三段破碎的美国梦[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9 何瑞;;《人性的污秽》的新现实主义三要素解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年01期
10 王丽霞;;净化与摧毁——试析《人性的污秽》[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洋;从新历史主义视角解读《人性的污秽》[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2 江笑园;人性的污秽 生存的艰辛[D];广西师范学院;2015年
3 张明会;《人性的污秽》中“美国梦”幻灭之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明夫;新历史主义视域下《人性的污秽》的解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5 徐金芳;创伤理论视角下《人性的污秽》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6 朱秉文;荒诞与自由选择:从存在主义角度解读《人性的污秽》[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7 贺文静;《人性的污秽》中“美国梦”的幻灭[D];中南大学;2011年
8 桑晓艳;用弗洛姆人本主义解读《人性的污秽》[D];河南大学;2012年
9 阴华磊;《人性的污秽》中的创伤[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10 何钰琳;《人性的污秽》中疯狂背后的权力话语[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本文关键词:荒诞与自由选择:从存在主义角度解读《人性的污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08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