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托妮·莫里森小说的文学伦理学批评

发布时间:2021-04-30 08:18
  本文的中心概念是伦理。“伦理”是指人或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形成的天然的关系、秩序或结构。伦理的演变是随着“人”的概念的本质内涵的演变决定的。在历史的漫漫进程中,“人”的本质内涵主要经历了“自然人”、“社会人”和“文化人”的变迁,因此按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维系的基础不同,伦理在历时的角度上可以分为“自然伦理”、“社会伦理”和“文化伦理”等。在共时的角度上,按照人与人之间所处的背景不同,其关系所涉及人们生活、活动的侧重面不同,人们之间的伦理又可以分为“生存伦理”、“性爱伦理”、“家庭伦理”和“人际伦理”等。文学伦理学批评的首要任务就应该是反映文本中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演变过程,这个过程也体现着作者的伦理观之核。莫里森富于无限象征意义的语言世界以及小说中鲜活的女性形象——虽命运多舛、却拥有宁折不弯的生存意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反抗精神,共同构建了一个瑰丽无比的艺术世界。这些女性形象的生活经历跨越了美国从奴隶制时代到20世纪90年代的百余年历史。从生存伦理、性爱伦理、家庭伦理和人际伦理等四个共时的纬度分析莫里森的小说,就会发现黑人女性的伦理观分别呈现出命重于理、个人满足、女人可以当家长以及力...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和托妮·莫里森
    二、托妮·莫里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构建
    第一节 伦理与道德
    第二节 伦理的界定
    第三节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回溯与展望
    第四节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界定
第二章 莫里森小说中的生存伦理
    第一节 隐忍与生存
    第二节 杀子与生存
第三章 莫里森小说中的性爱伦理
    第一节 愉悦肉体
    第二节 愉悦精神
第四章 莫里森小说中的家庭伦理
    第一节 “女儿国”
    第二节 黑母性
    第三节 “亲者疏”
第五章 莫里森小说中的人际伦理
    第一节 黑人与黑人
    第二节 混血黑人与黑人
    第三节 黑人男性与女性群体
结论
    一、身体政治论
    二、文化伦理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清教主义对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影响[J]. 赵文学.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2]为分裂的灵魂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析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宗教思想[J]. 洪增流,姚学丽.  国外文学. 2008(01)
[3]莫里森研究在美国[J]. 范良芹.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02)
[4]二十年来国内莫里森研究综述[J]. 贺淑娟.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7(10)
[5]托妮·莫里森研究在中国[J]. 杜志卿.  当代外国文学. 2007(04)
[6]托妮·莫里森《宠儿》中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J]. 胡笑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7]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姐妹情谊[J]. 胡俊.  当代外国文学. 2007(03)
[8]托妮·莫里森笔下的微笑意象[J]. 朱梅.  外国文学评论. 2007(02)
[9]托尼·莫里森作品中的“替罪羊”原型研究——译论与实践的关系简论[J]. 徐颖.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02)
[10]在新历史主义视角下重构《宠儿》[J]. 王玉括.  外国文学研究. 2007(01)



本文编号:31691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1691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a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