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如何中华文化,怎样本土文学?——新加坡、马来西亚华文/华人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论纲

发布时间:2021-05-17 10:20
  新加坡、马来西亚华文/华人文学与中华文化之间存在着相当繁复的关系。这里的中华文化有三重含义:第一重是相对古典(晚清以前)的中华文化;第二重是20世纪以来(或现代)的中华文化;第三重是指中华文化在不同区域变异后仍然具有较强中国性的本土中国性文化。相较而言,第一重体现在有关文学书写中显得宽泛而散漫;第二重中既有对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的承继与发展,又有对现代中华文化事件的回应与拓展;第三重中既有本土意识,又有地域文化和异族书写的介入。在多元并存的视角和语境下,关注新加坡、马来西亚本土中国性是为了强大和提升中国本土的文学和文化;反过来,也可以反哺世界文化。 

【文章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坚守与变异:吸纳中华现代文化
    (一)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及其南洋嬗变
        1.鲁迅传统。
        2.郁达夫在南洋的文学传统。
        3.张爱玲的南洋流变。
        4.中国现实主义及其流变。
    (二)中国事件与意识影响
        1.南洋大学及其文学呈现。
        2.政治意识:
        3.马华作家小黑(1951—)既有对有关内容和意义的锤锻,又有对新形式的追求。
二、本土中国性与他度介入
    (一)本土中国性
        1.马华意识。
        2.新华意识。
        3.跨越性书写。
    (二)他度文化及变异
        1.广府/闽南等地域文化介入。
        2.异族文化混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鲁迅在南洋的文统[J]. 朱崇科.  文艺研究. 2015(11)
[2]归返的解构与建构:论林幸谦的原乡执念[J]. 朱崇科.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5(08)
[3]探索“存在的遗忘”:浪子、橡胶树、榴莲、铁船、鱼尾狮——新加坡的移民、后殖民、边缘、魔幻写实、多元文化的书写与世界文学[J]. 王润华.  华文文学. 2011(05)
[4]古典形象的海外言说——新马华人作家笔下的屈原形象[J]. 黄万华.  中国比较文学. 2006(04)
[5]本土性的纠葛——浅论马华文学史书写的主线贯穿[J]. 朱崇科.  学海. 2003(02)



本文编号:3191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191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0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