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林露德传记小说研究 ——以《千金》和《木鱼歌》为例
发布时间:2021-05-17 16:04
华裔女作家林露德的传记小说《千金》和《木鱼歌》以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期的中美两国为故事背景,讲述宝莉(拉鲁)和刘锦农两位华裔从中国移民至美国并在美国定居的故事。在对华裔移民生活的书写中,表现出作家对人与自然、女性与自然、精神与自然三组关系的思考,进而展现其丰富的生态意识。本篇论文结合土地伦理、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和精神生态学理论分析小说《千金》和《木鱼歌》,以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进而更全面地把握作家林露德的文学创作。本篇论文分为五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选题意义和论文创新性,并分类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第二章将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 Leopold)的土地伦理观念与文本相联系。林露德在小说《千金》和《木鱼歌》中,展现了工业时代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人类对土地的肆意践踏,这正是利奥波德土地伦理观念所批判的。作家塑造了以生态整体观来对待土地、动物与植物的两位主人公——宝莉(拉鲁)和刘锦农,并在作品中以大量篇幅展现了主人公对土地、动物与植物的热爱,从而展现出作家的生态意识。第三章结合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分析小说《千金》和《木鱼歌》。两部小说展现了在男性主宰模式下,女性和自然的“失语”状态。林...
【文章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第二章、土地伦理:从暴力征服到和谐共处
2.1 工业时代对土地的征服——美国西部淘金热
2.2 生态整体观下的土地、动物与植物
第三章、生态危机与女性困境
3.1 “失语”的自然与女性
3.2 质疑与反抗——女性意识的觉醒
3.2.1 反思与质疑——历经苦难后的勇气和智慧
3.2.2 放弃生育权——少数族裔妇女无力的反抗
3.3 妻子与母亲——举足轻重的女性身份
3.3.1 妻子对丈夫的帮助
3.3.2 母亲对儿子的引导
第四章、无根漂泊与异国栖居
4.1 童年生境与异国怀乡
4.2 情感孤独与心灵迷失——移民的精神危机
4.2.1 陌生与孤独——移民的漂泊之感
4.2.2 迷失异国——何处是家乡
4.3 栖居自然——移民的精神寄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地哲学的两个向度——论海德格尔与“土地伦理”[J]. 史现明. 世界哲学. 2018(05)
[2]林露德传记小说中的“实”与“虚”[J]. 汪顺来. 出版广角. 2018(05)
[3]世界文学中的苦力贸易和契约华工[J]. 李保杰. 广东社会科学. 2017(05)
[4]从叙事、隐喻、种族文化解读林露德的《木鱼歌》[J]. 李成芳. 海外英语. 2017(12)
[5]《木鱼歌》的空间建构与华人的身份流变[J]. 夏增强.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4)
[6]美国少数族裔作家的生态愿景——华裔作家林露德的生态思想研究[J]. 范莉. 鄱阳湖学刊. 2016(04)
[7]论欧亚裔小说家的民族融合理想——以林露德、水仙花为例[J]. 陈学芬. 华文文学. 2015(06)
[8]论美国华裔作家林露德作品中华人的身份流变——以《千金》和《木鱼歌》为例[J]. 范莉. 潍坊学院学报. 2015(04)
[9]论华裔小说家林露德的民族融合理想[J]. 陈学芬.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10]历史文化暴力下的关怀缺失——从林露德《木鱼歌》看主人公吕金功的无声悲剧命运[J]. 江笑园,钟蕾. 皖西学院学报. 2014(06)
硕士论文
[1]空间理论下《木鱼歌》中吕金功的身份认同研究[D]. 李成芳.贵州师范大学 2018
[2]淘金热时期加利福尼亚环境问题探析[D]. 邱腾.辽宁大学 2015
[3]论《木鱼歌》的空间建构与文化认同[D]. 高瑞怡.云南大学 2014
[4]林露德《木鱼歌》中的杂糅策略研究[D]. 张彬.暨南大学 2010
[5]为华人树碑立传[D]. 张丽琴.福建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92047
【文章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第二章、土地伦理:从暴力征服到和谐共处
2.1 工业时代对土地的征服——美国西部淘金热
2.2 生态整体观下的土地、动物与植物
第三章、生态危机与女性困境
3.1 “失语”的自然与女性
3.2 质疑与反抗——女性意识的觉醒
3.2.1 反思与质疑——历经苦难后的勇气和智慧
3.2.2 放弃生育权——少数族裔妇女无力的反抗
3.3 妻子与母亲——举足轻重的女性身份
3.3.1 妻子对丈夫的帮助
3.3.2 母亲对儿子的引导
第四章、无根漂泊与异国栖居
4.1 童年生境与异国怀乡
4.2 情感孤独与心灵迷失——移民的精神危机
4.2.1 陌生与孤独——移民的漂泊之感
4.2.2 迷失异国——何处是家乡
4.3 栖居自然——移民的精神寄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地哲学的两个向度——论海德格尔与“土地伦理”[J]. 史现明. 世界哲学. 2018(05)
[2]林露德传记小说中的“实”与“虚”[J]. 汪顺来. 出版广角. 2018(05)
[3]世界文学中的苦力贸易和契约华工[J]. 李保杰. 广东社会科学. 2017(05)
[4]从叙事、隐喻、种族文化解读林露德的《木鱼歌》[J]. 李成芳. 海外英语. 2017(12)
[5]《木鱼歌》的空间建构与华人的身份流变[J]. 夏增强.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4)
[6]美国少数族裔作家的生态愿景——华裔作家林露德的生态思想研究[J]. 范莉. 鄱阳湖学刊. 2016(04)
[7]论欧亚裔小说家的民族融合理想——以林露德、水仙花为例[J]. 陈学芬. 华文文学. 2015(06)
[8]论美国华裔作家林露德作品中华人的身份流变——以《千金》和《木鱼歌》为例[J]. 范莉. 潍坊学院学报. 2015(04)
[9]论华裔小说家林露德的民族融合理想[J]. 陈学芬.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10]历史文化暴力下的关怀缺失——从林露德《木鱼歌》看主人公吕金功的无声悲剧命运[J]. 江笑园,钟蕾. 皖西学院学报. 2014(06)
硕士论文
[1]空间理论下《木鱼歌》中吕金功的身份认同研究[D]. 李成芳.贵州师范大学 2018
[2]淘金热时期加利福尼亚环境问题探析[D]. 邱腾.辽宁大学 2015
[3]论《木鱼歌》的空间建构与文化认同[D]. 高瑞怡.云南大学 2014
[4]林露德《木鱼歌》中的杂糅策略研究[D]. 张彬.暨南大学 2010
[5]为华人树碑立传[D]. 张丽琴.福建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920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192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