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生》的文学伦理学批评
发布时间:2021-05-19 21:16
艾丽斯·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她曾在1983年获得了普利策奖和美国图书奖。《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生》是她于1970年出版的第一部小说。许多批评家对这部小说的诸多方面包括反种族主义的主题、颇有争议的人物特征、特殊的结构布局等都进行过富有成效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至少在中国还鲜有人对这部小说的伦理特征进行过分析,蕴含在这部小说中的伦理思想和伦理内涵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系统的研究。因此,本篇论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从伦理身份、伦理环境和伦理意识对这部小说的伦理内涵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黑人家庭中伦理身份的缺失,包括迷失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以及冷漠的夫妻关系,得到的伦理启示是:黑人只有勇敢地承担起自己肩上不可推卸的责任,才能够更好地理解爱并把爱传递给家人以及更多的黑人群体。通过分析小说中伦理环境的压迫,包括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以及父权制道德约束,得到的伦理启示是:尽管黑人遭受着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所带来的巨大的生理和心理伤害,但他们仍没有放弃机会去追求正义。通过分析小说中人物的伦理意识的建构,包括伦理意识的丧失和伦理意识的重建,得到的伦理启示是:黑人只有进行自我反省,勇敢地承认...
【文章来源】:宁夏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Introduction to Alice Walker
1.2 Introduction to The Third Life of Grange Copeland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Studies Abroad
2.2 Studies in China
Chapter 3 Theoretical Basis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3.1 Introduction to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3.1.1 Western Origin of Ethical Litrary Criticism
3.1.2 The Reception and Practice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in China
3.2 Terms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3.2.1 Ethical Identity
3.2.2 Ethical Environment
3.2.3 Ethical Consciousness
Chapter 4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on The Third Life of Grange Copeland
4.1 Loss of Ethical Identity
4.1.1 Irresponsibility of Parents-child Relation
4.1.2 Indifference of Husband-wife Relation
4.2 Oppression of Ethical Environment
4.2.1 Ethical Unfairness of Racism
4.2.2 Ethical Confinement of Sexism
4.3 Reconstruction of Ethical Consciousness
4.3.1 Degeneration of Ethical Consciousness
4.3.2 Regeneration of Ethical Consciousness
Chapter 5 Conclusion
Reference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艾丽斯·沃克《格兰奇·科普兰德的第三次生命》中的女性气质书写[J]. 陶婧,隋红升.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6(02)
[2]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建构:聂珍钊访谈录[J]. 查尔斯·罗斯,杨革新.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5(04)
[3]一种批评理论的兴起:《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解读(英文)[J]. 尚必武. 外国文学研究. 2014(05)
[4]呼与和:论《黑男孩》中的伦理关系[J]. 李怡. 外国文学研究. 2014(03)
[5]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选择与斯芬克斯因子[J]. 聂珍钊. 外国文学研究. 2011(06)
[6]文学伦理学批评在中国[J]. 聂珍钊.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7]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 聂珍钊. 外国文学研究. 2010(01)
[8]“复印报刊资料”文学系列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J]. 张燕蓟,徐亚男. 南方文坛. 2009(04)
[9]上帝还是恶魔?——20世纪美国黑人小说中的父性[J]. 蒋天平. 当代文坛. 2008(03)
[10]文学伦理学批评与人文精神建构[J]. 李定清. 外国文学研究. 2006(01)
硕士论文
[1]《格兰奇·科普兰德的第三生》中的理想型黑人男性气质构建[D]. 钱莉莉.重庆大学 2014
[2]《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中的空间与权力研究[D]. 余海伦.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4
[3]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的《紫颜色》[D]. 邹琴.广西师范学院 2013
[4]从新历史主义角度论爱丽丝·沃克的《格兰奇·科普兰第三生命》中美国黑人的斗争[D]. 邓小梅.四川师范大学 2011
[5]艾丽丝·沃克妇女主义在《格兰奇·科普兰德的第三生》和《拥有快乐的秘密》中的比较研究[D]. 翁晓红.四川大学 2007
[6]关于黑人命运的妇女主义解析[D]. 付莹.辽宁师范大学 2006
[7]家庭内部关系:美国南方黑人社区镜像[D]. 倪晓燕.南京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196454
【文章来源】:宁夏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Introduction to Alice Walker
1.2 Introduction to The Third Life of Grange Copeland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Studies Abroad
2.2 Studies in China
Chapter 3 Theoretical Basis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3.1 Introduction to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3.1.1 Western Origin of Ethical Litrary Criticism
3.1.2 The Reception and Practice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in China
3.2 Terms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3.2.1 Ethical Identity
3.2.2 Ethical Environment
3.2.3 Ethical Consciousness
Chapter 4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on The Third Life of Grange Copeland
4.1 Loss of Ethical Identity
4.1.1 Irresponsibility of Parents-child Relation
4.1.2 Indifference of Husband-wife Relation
4.2 Oppression of Ethical Environment
4.2.1 Ethical Unfairness of Racism
4.2.2 Ethical Confinement of Sexism
4.3 Reconstruction of Ethical Consciousness
4.3.1 Degeneration of Ethical Consciousness
4.3.2 Regeneration of Ethical Consciousness
Chapter 5 Conclusion
Reference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艾丽斯·沃克《格兰奇·科普兰德的第三次生命》中的女性气质书写[J]. 陶婧,隋红升.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6(02)
[2]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建构:聂珍钊访谈录[J]. 查尔斯·罗斯,杨革新.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5(04)
[3]一种批评理论的兴起:《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解读(英文)[J]. 尚必武. 外国文学研究. 2014(05)
[4]呼与和:论《黑男孩》中的伦理关系[J]. 李怡. 外国文学研究. 2014(03)
[5]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选择与斯芬克斯因子[J]. 聂珍钊. 外国文学研究. 2011(06)
[6]文学伦理学批评在中国[J]. 聂珍钊.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7]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 聂珍钊. 外国文学研究. 2010(01)
[8]“复印报刊资料”文学系列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J]. 张燕蓟,徐亚男. 南方文坛. 2009(04)
[9]上帝还是恶魔?——20世纪美国黑人小说中的父性[J]. 蒋天平. 当代文坛. 2008(03)
[10]文学伦理学批评与人文精神建构[J]. 李定清. 外国文学研究. 2006(01)
硕士论文
[1]《格兰奇·科普兰德的第三生》中的理想型黑人男性气质构建[D]. 钱莉莉.重庆大学 2014
[2]《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中的空间与权力研究[D]. 余海伦.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4
[3]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的《紫颜色》[D]. 邹琴.广西师范学院 2013
[4]从新历史主义角度论爱丽丝·沃克的《格兰奇·科普兰第三生命》中美国黑人的斗争[D]. 邓小梅.四川师范大学 2011
[5]艾丽丝·沃克妇女主义在《格兰奇·科普兰德的第三生》和《拥有快乐的秘密》中的比较研究[D]. 翁晓红.四川大学 2007
[6]关于黑人命运的妇女主义解析[D]. 付莹.辽宁师范大学 2006
[7]家庭内部关系:美国南方黑人社区镜像[D]. 倪晓燕.南京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1964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196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