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裔作家邝丽莎的中国文化情结
发布时间:2021-06-19 13:36
伴随着全球化和多元主义文化思潮的进一步发展,二十一世纪后的美国华裔文学创作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中国题材的作品在美国文学中数量逐渐增多的同时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华裔文学创作中移民作家原乡记忆式的回顾、华裔作家故国追忆式的记叙和西方作家异域想象式的刻画在其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以往的华裔文学的研究和批判中学者把重点放在族裔政治性和文化身份认同上导致作品中国文化元素研究的缺失,本论文以新一代的美国华裔女作家邝丽莎为对象进行研究,借助对邝丽莎1995年至2011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的具体分析来全面解析邝丽莎笔下的中国文化元素,进一步分析中国文化情结在其创作之中的显现,通过分析她的作品中出现的中国文化元素的原因来深究其文学创作,最后对其笔下所具有的独特的中国文化情结展开评价。邝丽莎笔下的中国文化,一方面向世界展示了悠久的中国文化,另一方面客观来说确实也存在着不准确的文字表达,总体上来说她的创作实现了对东方主义的建构和解构,中国文化元素在她的描述中达到了一种真实与虚构相结合的表达效果,邝丽莎的创作是中美两种文化深刻影响下的艺术结晶,她美国的一面能够使她为非华语社会的人更好地对中国和中国文化进一步了解打开...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论题缘起
一、邝丽莎浓厚的中国文化情结
二、关键词“文化情结”的辨析
第二节 论题的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 中国文化情结的呈现
第一节 独特神秘的中国元素
一、女书、老同之爱
二、神话传说、鬼文化
三、缠足、滴血入药
第二节 特殊地域的中国文化
一、美国天使岛:寄托希望的囚笼地
二、洛杉矶的唐人街:华人的聚集地
三、上海:30年代和“文革”的求生地
第三节 独特运用的中国文化
一、情节取材、名著改编、历史典故
二、中国特色文化事物翻译
三、封建伦理性别身份文化
第二章 中国文化情结存在的原因
第一节 作家的成长环境和文化情怀
一、成长经历及自身环境
二、独有的中国文化情结
第二节 文化融合与作家的多元身份
一、文化全球化的形成及其发展
二、当代美国华裔文学的多样性
第三节 走向多元整合的美国华裔写作
一、华裔作家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二、美国多元化文学容量增大
三、美国文学创作重心的转移
第三章 真实与想象之间
第一节 作品的客观性与不准确性
一、作品描写具有客观性
二、存在不准确的因素
第二节 悠久的中国文化的展现
一、悠久的中国文化
二、东方主义的视角
第三节 对东方主义的建构和解构
一、建构东方主义
二、解构东方主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牡丹亭》中有关爱情的语词赏析[J]. 郭英. 安顺学院学报. 2014(01)
[2]中国情结与女性故事——美国华裔作家邝丽莎访谈[J]. 卢俊. 当代外国文学. 2012(03)
[3]试析《雪花和秘密的扇子》中的东方主义元素[J]. 谭静.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01)
[4]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美国华裔作家邝丽莎和她的作品[J]. 卢俊. 译林. 2011(04)
[5]谈全球化背景下的华裔美国文学研究[J]. 凌津奇.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0(01)
[6]论美国华人小说的“唐人街”书写[J]. 刘桂茹. 学术界. 2008(06)
[7]X一代华美小说简论[J]. 赵文书. 当代外国文学. 2007(03)
[8]女书字数统计与异体字处理[J]. 赵丽明.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03)
[9]中国故事创造的融合假象——《喜福会》的重新解读[J]. 潘军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5(02)
[10]当代华裔美国文学作品解析——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小说评述[J]. 王利民,文晶.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3(02)
博士论文
[1]90年代后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研究[D]. 董美含.吉林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吴吴山三妇评点《牡丹亭》研究[D]. 谢超.赣南师范学院 2012
本文编号:3237909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论题缘起
一、邝丽莎浓厚的中国文化情结
二、关键词“文化情结”的辨析
第二节 论题的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 中国文化情结的呈现
第一节 独特神秘的中国元素
一、女书、老同之爱
二、神话传说、鬼文化
三、缠足、滴血入药
第二节 特殊地域的中国文化
一、美国天使岛:寄托希望的囚笼地
二、洛杉矶的唐人街:华人的聚集地
三、上海:30年代和“文革”的求生地
第三节 独特运用的中国文化
一、情节取材、名著改编、历史典故
二、中国特色文化事物翻译
三、封建伦理性别身份文化
第二章 中国文化情结存在的原因
第一节 作家的成长环境和文化情怀
一、成长经历及自身环境
二、独有的中国文化情结
第二节 文化融合与作家的多元身份
一、文化全球化的形成及其发展
二、当代美国华裔文学的多样性
第三节 走向多元整合的美国华裔写作
一、华裔作家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二、美国多元化文学容量增大
三、美国文学创作重心的转移
第三章 真实与想象之间
第一节 作品的客观性与不准确性
一、作品描写具有客观性
二、存在不准确的因素
第二节 悠久的中国文化的展现
一、悠久的中国文化
二、东方主义的视角
第三节 对东方主义的建构和解构
一、建构东方主义
二、解构东方主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牡丹亭》中有关爱情的语词赏析[J]. 郭英. 安顺学院学报. 2014(01)
[2]中国情结与女性故事——美国华裔作家邝丽莎访谈[J]. 卢俊. 当代外国文学. 2012(03)
[3]试析《雪花和秘密的扇子》中的东方主义元素[J]. 谭静.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01)
[4]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美国华裔作家邝丽莎和她的作品[J]. 卢俊. 译林. 2011(04)
[5]谈全球化背景下的华裔美国文学研究[J]. 凌津奇.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0(01)
[6]论美国华人小说的“唐人街”书写[J]. 刘桂茹. 学术界. 2008(06)
[7]X一代华美小说简论[J]. 赵文书. 当代外国文学. 2007(03)
[8]女书字数统计与异体字处理[J]. 赵丽明.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03)
[9]中国故事创造的融合假象——《喜福会》的重新解读[J]. 潘军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5(02)
[10]当代华裔美国文学作品解析——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小说评述[J]. 王利民,文晶.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3(02)
博士论文
[1]90年代后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研究[D]. 董美含.吉林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吴吴山三妇评点《牡丹亭》研究[D]. 谢超.赣南师范学院 2012
本文编号:3237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237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