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辛克莱·刘易斯《巴比特》中的主人公人物形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31 12:58
  “描写刚劲有力,栩栩如生而且以机智幽默创造新型性格的才能”出自辛克莱·刘易斯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评语。虽然美国国内外的文学评论家对他的作品褒贬不一,但对于美国文学来说,刘易斯的获奖标志着这个新兴国家的文学步入了世界文坛神圣的殿堂。辛克莱·刘易斯的成功力作《巴比特》作为他的诺贝尔获奖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巴比特这一活生生的市侩形象,通过描写主人公巴比特力图摆脱盲从却又无法成功的故事,借以批判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社会。小说中巴比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物质主义者,追求金钱,结交权贵,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手段,精神又极度空虚,虽然曾经试图最求自己理想的生活状态,摆脱社会对他所作的束缚,但最终又以失败告终,丢失了个性。本文旨在结合弗洛伊德的释梦理论和阿希的群体理论对巴比特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本文主要由以下三方面构成,第一章,巴比特是一个物质主义者。从场景的描述,对待教育的观点和商业道德的缺失可以揭露出他的物质主义价值观。除了结交权贵,他的宗教信仰和政治观点可也以深刻的揭露出他对社会地位的野心。第二章,分析了巴比特是一个精神空虚的受害者。他的痛苦主要表现在社会的标准化与对自由的渴望的冲突之间和梦想与现实...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Abstract
摘要
Introduction
    A.Lewis’s Life and His Babbitt
    B.The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C.Theory Review
Chapter ⅠBabbitt: A Pursuer of Materialism
    A.An Individual with Materialistic Value
    B.An Individual with Social Ambition
Chapter ⅡBabbitt: A Sufferer of Spiritual Vacuum
    A.Torment between Standardization and Freedom
    B.Agitation between Dream and Reality
Chapter ⅢBabbitt: A Forfeiter of Individuality
    A.Surrendering to the Community Pressure
    B.Resignation to Psychological Pressure
Conclusion
Note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巴比特》的一种海德格尔存在主义解读[J]. 李祥.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2]论巴比特的阿Q气[J]. 李梅.  钦州学院学报. 2007(05)
[3]寻找梦中的仙女——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解读《巴比特》[J]. 张海榕.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2)
[4]《巴比特》:美国20世纪20年代主流价值准则的缩影[J]. 杨道云.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4(12)
[5]凸现美国商业文化的哈哈镜——试论刘易斯《巴比特》的成就[J]. 蔡玉辉,宋志俊.  学海. 2004(02)
[6]从巴比特的人性沉浮看辛克莱·刘易斯的艺术成就[J]. 刘浩.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2)
[7]论巴比特的矛盾个性[J]. 张远峰.  云南高教研究. 1994(01)



本文编号:3313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313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2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