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乡》中的倾听与共同体想象
发布时间:2021-08-31 23:21
J.希利斯·米勒对《还乡》中共同体观念的哲学式阐发并未追溯其思想来源。结合哈代文学笔记、散文等资料分析《还乡》对于共同体成员听觉的描写,可以发现听觉是村民和主要人物想象共同体的方式之一,倾听引导人物重新想象彼此的情感联结。听觉中的共同体想象指涉法国大革命后思考共同体的两种思路:一种基于孔德实证主义关于"人性宗教"的设想,以游苔莎的气氛式倾听为典型,代表了视个人为‘抽象观念’的情感中介的共同体想象方式;另一种基于华兹华斯以倾听来思考同情、构想个体关系的书写传统,以乡民们同情克林的"人生故事"并由此倾听其布道为典型,代表了从真实、具体的人类情感出发的共同体想象方式。
【文章来源】:外国文学研究. 2020,42(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还乡》中的倾听
二、“人性的宗教”:实证主义的共同体想象
三、“人生故事”:浪漫主义的共同体想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德伯家的苔丝》中歌唱文本的伦理表达[J]. 王希翀. 外国文学研究. 2016(04)
[2]“人性宗教”的起源与经过一个塑造现代社会的过程[J]. 张巍卓. 社会. 2012(06)
本文编号:3375802
【文章来源】:外国文学研究. 2020,42(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还乡》中的倾听
二、“人性的宗教”:实证主义的共同体想象
三、“人生故事”:浪漫主义的共同体想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德伯家的苔丝》中歌唱文本的伦理表达[J]. 王希翀. 外国文学研究. 2016(04)
[2]“人性宗教”的起源与经过一个塑造现代社会的过程[J]. 张巍卓. 社会. 2012(06)
本文编号:3375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375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