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女性创作与童话模式 ——英国十九世纪女性小说创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8 11:53
  十八世纪前后,英国女性作家文学创作兴起,并渐渐进入男性话语所统治的文坛,此后的维多利亚时代,涌现出“一批出色的小说家”,从此揭开了女性写作小说的新篇章。童话长期以来“寄生”于民间,自欧洲启蒙运动以来,文人才开始自觉地创作并使之逐渐成为独立的文类,其中,女性也显示出种种参与的痕迹。将英国维多利亚前后女性小说与童话作比照,首先,是缘于女性与儿童的社会边缘性处境,“弱者”的叙述话语体现了她们内里相通的精神情态,女性作为孩童最亲密的启蒙者,也成为童话的主要承载者和传播者,女性创作与童话之间或明或暗、千丝万缕且无法割舍的关联为我们从童话模式角度理解女性小说提供了可能。而深入了解童话概念的演变、发展,更进一步彰显出知识女性在童话独立化过程中所发挥的潜在的作用。本文立足于文艺民俗学的视角,从源于民间的童话这一侧面切入,考察英国19世纪女性小说创作的某些特质,经由发生、叙事、主题、结构形态以及审美等方面入手,深化我们对该时期女性作家小说之童话性特征的认识。本文追溯女性与童话之间的必然关联、女性书写的童话思维模式、叙事方式等问题,在回顾的基础上,对女性经典小说与童话内涵作了比照和文本分析,力图细致、全面...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关于英国19世纪女性小说研究现状
    第二节 关于中外童话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范围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关于女性创作
    第一节 边缘的女性及其创作
    第二节 女性主义批评
    第三节 从边缘迈向中心的再思索
第二章 关于童话
    第一节 童话—“寄生”的存在
    第二节 美丽的“误解”
    第三节 童话创作的自觉
    第四节 无意的“策略”
    第五节 另眼看童话
第三章 女性小说与童话创作的同源同构
    第一节 话语建构的间接参与
    第二节 女性与童话的必然“关联”
    第三节 虚构—写实的双重特质
    第四节 女性书写与童话思维模式
第四章 女性创作的童话叙事方式
    第一节 沙龙—“自己的一间屋”
    第二节 小说—一种女性体裁
    第三节 说故事—童话与女性小说的类同叙事
    第四节 叙事的情感超越
    第五节 心灵沟通的话语叙事
第五章 女性话语的童话化内涵
    第一节 道德情坏的直白表述
    第二节 “二元对立”的反复重演
    第三节 “丑小鸭”的成长故事
    第四节 哥特式阴魂的回荡
    第五节 爱的永恒主题
第六章 女性创作之童话形态与原型
    第一节 故事形态的结构解析
    第二节 女性创作的童话形态
    第三节 女性创作的原型
第七章 女性创作的童话审美情趣
    第一节 女性创作的童心之真
    第二节 女性创作的至善追求
    第三节 人性本真的诗意表述
第八章 女性创作的童话策略
    第一节 “旧瓶装新酒”
    第二节 象征性的自我表述
    第三节 破解男性话语的“魔咒”
结语 跨越时空的诗意追求
附录
    一、已发表相关论文
    二、相关译文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浪漫主义童话与后现代主义小说──《白雪公主》[J]. 张丽秀.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S1)
[2]现实、奇幻、爱的母题——关于当代魔幻童话电影创作一些共通规律的思考[J]. 葛聪敏.  当代电影. 2006(06)
[3]诗性与童话——关于艺术精神的一种理解[J]. 徐岱.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4]乔治·艾略特“人本宗教”道德的艺术表现[J]. 杜隽.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03)
[5]试析后现代主义技巧在《白雪公主》中的应用[J]. 卢冰川.  理论界. 2006(05)
[6]巴塞尔姆《白雪公主》中的戏拟[J]. 吕芳慧.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7]从《金罐》和《沙人》看霍夫曼二元对立的艺术观[J]. 冯亚琳.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6(01)
[8]童真与幻想——动画片欣赏思维解析[J]. 廖海波.  当代电影. 2005(06)
[9]安徒生童话中的仪式原型[J]. 刘彩珍.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05(02)
[10]《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原型初探[J]. 周淑茹.  鄂州大学学报. 2005(01)

硕士论文
[1]论乔治·艾略特三部小说中女性人物的连续性[D]. 石立峰.南昌大学 2006
[2]论盖斯凯尔夫人小说中的伦理思想[D]. 王亚芳.华中师范大学 2005
[3]论《简·爱》的成长主题[D]. 刘丹.华中师范大学 2005
[4]灰姑娘视角下[D]. 祁文圣.安徽大学 2005
[5]自我牺牲·精神再生·人类宗教[D]. 戈小玲.南昌大学 2005
[6]解读奥斯丁小说中的英国民俗[D]. 鲍焰.山东师范大学 2004
[7]地点与文学创作:简·奥斯丁世界里的巴斯[D]. 黄如敏.福建师范大学 2004
[8]好莱坞的灰姑娘梦与性别认同[D]. 徐艳蕊.首都师范大学 2003
[9]精神分析文论视野中的简·奥斯丁[D]. 彭玲姣.湘潭大学 2002
[10]顺从姿态下的女性意识——简·奥斯丁与张爱玲作品的女性意识之比较[D]. 张艳蕊.辽宁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3907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3907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3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