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尔泰斯·伊姆雷集中营小说人物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2 06:08
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以自传性的形式,书写了自年幼始所历经的种种经历,围绕着他在家庭、集中营及战后社会所历经的种种极权统治,形成一系列创作。其作品于2002年被瑞典皇家文学院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极高赞誉。“人类需要借助于内在性的史料逆路寻踪,回归自我”,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凯尔泰斯超越了政治和文化维度,从人本的角度为切入点,展现出他人对主体的建构作用,主人公在事实上被他者所建构。借由人物形象的塑造,他探讨了主体被他人所遮蔽的现实,并揭示这种生存状态的不可改变。他指出,试图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只是一种简单化的历史观,应当从他者的欲望里脱离,以非救赎性的态度应对,从人性的角度思考主体的存在与选择。纳粹统治的历史在文学中以不同的政治话语一再书写着,而凯尔泰斯超越了历史,也超越了意识形态,将目光回归到人的存在本身,探讨人类的生存哲学。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凯尔泰斯的生平和创作,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笔者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第一章,集中营文学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凯尔泰斯的创作动机,通过对其创作动机的探究,发现对人物形象进行研究的重要性。第二章,分析凯尔泰斯小说中的人物群像,寻找到他人和主人...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凯尔泰斯·伊姆雷的生平和创作
二 相关研究现状
三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第一章 凯尔泰斯·伊姆雷集中营小说的复调语境
第一节 集中营文学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二节 凯尔泰斯的创作动机
第二章 凯尔泰斯·伊姆雷集中营小说的人物群像
第一节 凯尔泰斯小说的人物形象类型
一、主人公:强烈的自传性
二、他人群像:主人公视角下的形象展现
第二节 主人公视角下的他人群体
一、象征极权的他人群体
二、顺从极权的他人群体
三、反抗极权的他人群体
第三节 他人群体建构下的主人公
一、反感于极权的态度
二、被父法阉割的声音
三、不能够自明的主体
第三章 凯尔泰斯·伊姆雷小说人物塑造叙述特征
第一节“非戏剧”的声音
第二节 强音乐性的语言
第四章 凯尔泰斯·伊姆雷集中营小说人物形象的价值意义
第一节 超越历史:不可反叛的生存状态
第二节 聚焦个体:被他人圈定的主体性
第三节 关注当下:非救赎的解脱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450528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凯尔泰斯·伊姆雷的生平和创作
二 相关研究现状
三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第一章 凯尔泰斯·伊姆雷集中营小说的复调语境
第一节 集中营文学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二节 凯尔泰斯的创作动机
第二章 凯尔泰斯·伊姆雷集中营小说的人物群像
第一节 凯尔泰斯小说的人物形象类型
一、主人公:强烈的自传性
二、他人群像:主人公视角下的形象展现
第二节 主人公视角下的他人群体
一、象征极权的他人群体
二、顺从极权的他人群体
三、反抗极权的他人群体
第三节 他人群体建构下的主人公
一、反感于极权的态度
二、被父法阉割的声音
三、不能够自明的主体
第三章 凯尔泰斯·伊姆雷小说人物塑造叙述特征
第一节“非戏剧”的声音
第二节 强音乐性的语言
第四章 凯尔泰斯·伊姆雷集中营小说人物形象的价值意义
第一节 超越历史:不可反叛的生存状态
第二节 聚焦个体:被他人圈定的主体性
第三节 关注当下:非救赎的解脱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4505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450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