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罗贝托·波拉尼奥全景式小说《2666》的陌生化手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5 08:11
  波拉尼奥的长篇小说《2666》创作于21世纪。小说以寻找神秘德国作家本诺·冯·阿琴波尔迪为线索,将四位欧洲文学评论家、智利教授阿玛尔菲塔诺、美国黑人记者法特和圣特莱莎接二连三的妇女被害案联系在一起,时间跨度百年,地域从拉美延至欧洲、亚洲,故事主题包括爱情、亲情、性爱、犯罪、战争、文学研究、悬疑,内容分为五部分,每一部分的分量足以单独成书,各个部分之间既彼此独立同时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看似相互平行的情节实则相互交织、盘根错节。为了研究该小说的独特之处,本篇论文试图结合“陌生化”文学理论来阐释《2666》的文学之美。全文共分为七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的生平和小说《2666》概述;二是对陌生化理论和本文的意义及创新之处进行阐述。第二、三、四、五、六部分为本文的主体章节,笔者将从语言、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叙事结构、主题表现五个方面对小说《2666》的陌生化手法加以分析和研究。关于语言的陌生化,本文将从词语搭配、句式组合、修辞手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人物形象塑造的陌生化方面,将选取小说各部分的主要人物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四位文学评论家”、“阿玛... 

【文章来源】: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附件
中文摘要
摘要
目录
正文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张爱玲自译文学作品中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J]. 严苡丹,王羽西.  外语学刊. 2015(04)
[2]《2666》的人性悖论与思想喻义——关于罗伯特·波拉尼奥《2666》的翻译[J]. 赵德明.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2(03)
[3]情节、语言、人物:陌生化视角下《源氏物语》的创作[J]. 温婷蕊.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2(06)
[4]《2666》初探[J]. 赵德明.  东方论坛. 2011(04)
[5]从《1Q84》论村上春树小说的陌生化[J]. 黄丹彤.  柳州师专学报. 2011(01)
[6]《在海湾》中的叙述陌生化[J]. 王素英.  国外文学. 2010(01)
[7]因《2666》而永久在场的波拉尼奥[J]. 杨玲.  外国文学动态. 2010(01)
[8]元叙述:叙述者“侵入式”叙述与传统叙述的似真性[J]. 肖莉,林钰婷.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9]“陌生化”理论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J]. 范欣欣.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7(02)
[10]陌生化[J]. 杨向荣.  外国文学. 2005(01)

博士论文
[1]西方社会危机意识的文学图像—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长篇小说《2666》解析[D]. 晏博.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56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456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a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