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睟光文学批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30 19:14
李睟光(1563—1628),字润卿,自号芝峰。其一生著作都包括在《芝峰集》31卷和《芝峰类说》20卷中。其中,他的诗文集有23卷,可谓是朝鲜古代著名诗人;他的学问研究25卷,可谓是朝鲜十六、七世纪最著名的学者;他的评诗论文有一千三百余条,可谓朝鲜著名文学批评家;他为官四十四载,起起落落,官至大司宪、吏曹判书,可谓是朝鲜朝明宗、仁祖年间的最重要的政治家;他三次出使明朝(期间同“安南”、“琉球”使臣有过广泛的文化交流)又多次参加迎接明朝使节的外交活动,可谓是当时的名副其实的外交家和文化交流的著名使者等等。他留下的著作所涉略的内容丰富而广博,在天文、地理、生物、历法、医学、政治、经济、历史、语言、文学、宗教、哲学等各个方面都有所研究,是我们今天研究中、朝古代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学等文化交流研究的最为重要的文献。李睟光文学批评研究这个选题,本着李睟光文学批评理论在中朝文论关联研究中的价值与地位的研究,特别是在朝鲜古代文学批评史的突出的价值与地位的研究为目的,按照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比较研究等的方法而进行的。论文的主干部分,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即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的部分:一为...
【文章来源】:延边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9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1.1 生平
1.1.2 品性
1.1.3 创作
1.1.4 研究
1.1.5 文学观
1.2 选题的研究状况
1.3 选题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选题价值
第二章 李睟光哲学思想与文学思想
2.1 “李睟光实学思想论”质疑
2.2 李睟光性理学思想内涵
2.2.1 “道学”之名的由来
2.2.2 “道学”的基本内容
2.2.3 李睟光“道学”观
2.3 李睟光文学思想
2.3.1 ——“文学”与“道学”关系论
2.3.2 ——关于“文”的现实作用论
2.3.3 ——性理学思想统照下的文学主张
第三章 李睟光文论范畴研究
3.1 李睟光性情论
3.1.1 ——性理学观念下的性情论
3.1.2 ——文学本质观中的性情论
3.2 李睟光风骨论
3.3 李睟光气象论
3.3.1 ——性理学观的气象论
3.3.2 ——文论范畴的气象论
3.4 李睟光“自然”审美论
3.4.1 ——感物“自然”论
3.4.2 ——创作构思“自然”论
3.4.3 ——情感表现“自然”论
3.4.4 ——以“自然”为主的审美批评论
3.4.5 ——以“自然”为主的时代风貌论
第四章 李睟光“文体论”
4.1 《芝峰类说》文章体例的“文体”意识
4.2 文章体制论
4.2.1 ——“文体”体制论
4.2.2 ——“诗体”体制论
4.3 语体论
4.3.1 关于诗文的“语词”研究
4.3.2 关于诗文的“句法”研究
4.3.3 关于诗文的“表现手法”研究
4.4 审美风格论
4.4.1 由“道”言“文”的审美风格论
4.4.2 由“人品”言及“文品”的审美风格论
第五章 李睟光中朝作家论
5.1 陶渊明论
5.1.1 ——陶渊明生平考证
5.1.2 ——对陶渊明“达观”大道的探讨
5.1.3 ——陶渊明诗文解读
5.2 李、杜比较论
5.2.1 ——对李、杜整体称颂中的高下比较
5.2.2 ——对李、杜各自诗歌创作不足之处的比较
5.2.3 ——对李、杜“诗体”体制各自弱项的比较
5.2.4 ——对李、杜具体诗篇的审美意境的比较
5.3 苏轼论
5.3.1 ——对苏轼哲学观的探讨
5.3.2 ——对苏轼诗学的渊源与影响的关注
5.3.3 ——对苏轼文学创作的批判
5.3.4 ——关于苏轼文艺审美观的探讨
5.4 车天格论
5.4.1 车天格生平介绍
5.4.2 车天格文学创作论
5.4.3 车天格诗学主张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文心雕龙》驳议——评《学习与批判》上的一篇文章,兼论批判继承我国古典文艺理论遗产[J]. 罗宗强. 文学评论. 1978(02)
硕士论文
[1]论“尊唐贬宋”背景下李睟光诗观的价值取向[D]. 李范洙.延边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67275
【文章来源】:延边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9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1.1 生平
1.1.2 品性
1.1.3 创作
1.1.4 研究
1.1.5 文学观
1.2 选题的研究状况
1.3 选题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选题价值
第二章 李睟光哲学思想与文学思想
2.1 “李睟光实学思想论”质疑
2.2 李睟光性理学思想内涵
2.2.1 “道学”之名的由来
2.2.2 “道学”的基本内容
2.2.3 李睟光“道学”观
2.3 李睟光文学思想
2.3.1 ——“文学”与“道学”关系论
2.3.2 ——关于“文”的现实作用论
2.3.3 ——性理学思想统照下的文学主张
第三章 李睟光文论范畴研究
3.1 李睟光性情论
3.1.1 ——性理学观念下的性情论
3.1.2 ——文学本质观中的性情论
3.2 李睟光风骨论
3.3 李睟光气象论
3.3.1 ——性理学观的气象论
3.3.2 ——文论范畴的气象论
3.4 李睟光“自然”审美论
3.4.1 ——感物“自然”论
3.4.2 ——创作构思“自然”论
3.4.3 ——情感表现“自然”论
3.4.4 ——以“自然”为主的审美批评论
3.4.5 ——以“自然”为主的时代风貌论
第四章 李睟光“文体论”
4.1 《芝峰类说》文章体例的“文体”意识
4.2 文章体制论
4.2.1 ——“文体”体制论
4.2.2 ——“诗体”体制论
4.3 语体论
4.3.1 关于诗文的“语词”研究
4.3.2 关于诗文的“句法”研究
4.3.3 关于诗文的“表现手法”研究
4.4 审美风格论
4.4.1 由“道”言“文”的审美风格论
4.4.2 由“人品”言及“文品”的审美风格论
第五章 李睟光中朝作家论
5.1 陶渊明论
5.1.1 ——陶渊明生平考证
5.1.2 ——对陶渊明“达观”大道的探讨
5.1.3 ——陶渊明诗文解读
5.2 李、杜比较论
5.2.1 ——对李、杜整体称颂中的高下比较
5.2.2 ——对李、杜各自诗歌创作不足之处的比较
5.2.3 ——对李、杜“诗体”体制各自弱项的比较
5.2.4 ——对李、杜具体诗篇的审美意境的比较
5.3 苏轼论
5.3.1 ——对苏轼哲学观的探讨
5.3.2 ——对苏轼诗学的渊源与影响的关注
5.3.3 ——对苏轼文学创作的批判
5.3.4 ——关于苏轼文艺审美观的探讨
5.4 车天格论
5.4.1 车天格生平介绍
5.4.2 车天格文学创作论
5.4.3 车天格诗学主张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文心雕龙》驳议——评《学习与批判》上的一篇文章,兼论批判继承我国古典文艺理论遗产[J]. 罗宗强. 文学评论. 1978(02)
硕士论文
[1]论“尊唐贬宋”背景下李睟光诗观的价值取向[D]. 李范洙.延边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672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467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