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世界的构筑方法——川端康成小说《山音》的隐喻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1 21:18
在川端康成的小说《山音》中,作者对隐喻手法的运用已经从修辞格上升到语言认知、小说构建的层面。川端通过对能曲《菊慈童》的互文书写,使其文本要素成为《山音》的母题隐喻,谱写出一曲奇幻的异域求生之歌。以意象与《源氏物语》之语境联结的隐喻,为《山音》蒙上了一层哀婉的古典面纱。书写梦境的概念隐喻,在塑造主人公真实之我的同时,达到了对现实空间的逆行反戈。多重世界的构筑,体现了作家对伦理与爱情、死亡与性欲的追问和再审视,也表现了川端在回归古典之路上对小说构建方法的探析和求索。
【文章来源】:日语学习与研究. 2020,(02)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菊慈童》至《山音》的意象投射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超越死亡的文学——从超越死亡的视角对川端文学的探究[J]. 商雨虹,孟庆枢. 东北亚论坛. 2008(05)
[2]走出扶手椅,迈向田野——马林诺夫斯基语境论发展评析[J]. 彭利元.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09)
[3]日本谣曲《菊慈童》的情节构成——郦县的菊水与慈童、彭祖的关联[J]. 张哲俊. 国外文学. 2004(03)
[4]论隐喻的理解过程及其特点[J]. 束定芳!200083.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04)
本文编号:3489541
【文章来源】:日语学习与研究. 2020,(02)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菊慈童》至《山音》的意象投射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超越死亡的文学——从超越死亡的视角对川端文学的探究[J]. 商雨虹,孟庆枢. 东北亚论坛. 2008(05)
[2]走出扶手椅,迈向田野——马林诺夫斯基语境论发展评析[J]. 彭利元.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09)
[3]日本谣曲《菊慈童》的情节构成——郦县的菊水与慈童、彭祖的关联[J]. 张哲俊. 国外文学. 2004(03)
[4]论隐喻的理解过程及其特点[J]. 束定芳!200083.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04)
本文编号:3489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489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