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赫斯作品中的镜子意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8 19:51
镜子是博尔赫斯创作中钟爱且敬畏的意象。在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博尔赫斯全集》(第一辑与第二辑)的小说与诗歌中,镜子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博尔赫斯笔下的镜子意象按照其功能主要可划分为“增殖之镜”、“参照之镜”、“窥视之镜”三种典型。“增殖之镜”从镜子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出发,指出镜子通过复制空间,实现交媾与表象的繁衍。它以芝诺的空间悖论为支撑,是博尔赫斯对空间的探讨。“参照之镜”从人通过镜子看外部世界的角度出发,将镜子划分宇宙起源的参照物以及记忆的参照物。它是对宇宙起源以及记忆的追寻,涉及博尔赫斯在诺斯替论调下关于人类主体与宇宙之间的思考。“窥视之镜”以人通过镜子观照人为立意点,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为参照,论述镜子的窥视同时具有自我与他者的双重目光。博尔赫斯借此表达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强调自我的不确定性。镜子意象与博尔赫斯的作品联系紧密,镜子与文学文本也构成互文性关系。同时,镜子意象也符合博尔赫斯文学创作重虚构、反逻辑、游戏性三个美学特征的内在要求,而他的创作美学对后世中外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及启示意义。以镜子意象为切入点,探讨博尔赫斯镜子意象的所指以及镜子与文本、创作之间的联系,可廓清博尔赫斯文...
【文章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研究背景及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研究目的及思路
第1章 增殖之镜:交媾与表象的繁衍
1.1 交媾的增殖
1.2 表象的增殖
第2章 参照之镜:宇宙与记忆的追寻
2.1 宇宙的参照物
2.2 记忆的参照物
第3章 窥视之镜:自我与他者的映照
3.1 自我的窥视
3.2 他者的窥视
第4章 从镜子看博尔赫斯的文学世界
4.1 从镜子意象看博尔赫斯的文学文本
4.2 从镜子意象看博尔赫斯的创作美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哲思与玄想:博尔赫斯对芝诺悖论的文学演绎[J]. 吴金涛.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2]当“被看”说话的时候——博尔赫斯《镜子》中的凝视叙述[J]. 席艺洋. 文学界(理论版). 2011(04)
[3]谁是后现代主义小说之父?——论博尔赫斯对后现代主义小说的首创之功[J]. 王钦峰. 国外文学. 2011(01)
[4]他者的凝视——拉康的“凝视”理论[J]. 吴琼. 文艺研究. 2010(04)
[5]论博尔赫斯与神秘主义宗教[J]. 申洁玲. 广东社会科学. 2006(06)
[6]主体的颠覆:拉康精神分析学中的“自我”[J]. 马元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6)
[7]论希腊理性与近代理性的若干差异及其缘由[J]. 卿文光. 哲学研究. 2004(07)
[8]从圆到圆:论博尔赫斯的时空观念[J]. 唐蓉. 外国文学评论. 2004(01)
[9]童心剖诗——论博尔赫斯的老虎、镜子与迷宫[J]. 陈众议. 文艺研究. 2002(04)
[10]释博尔赫斯“无穷的后退”[J]. 王钦峰. 外国文学评论. 2002(01)
博士论文
[1]诺斯替主义审美性研究[D]. 毛思敏.山东大学 2017
[2]时间之书——博尔赫斯研究[D]. 唐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
[3]博尔赫斯文学思想研究[D]. 陈博.山东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03512
【文章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研究背景及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研究目的及思路
第1章 增殖之镜:交媾与表象的繁衍
1.1 交媾的增殖
1.2 表象的增殖
第2章 参照之镜:宇宙与记忆的追寻
2.1 宇宙的参照物
2.2 记忆的参照物
第3章 窥视之镜:自我与他者的映照
3.1 自我的窥视
3.2 他者的窥视
第4章 从镜子看博尔赫斯的文学世界
4.1 从镜子意象看博尔赫斯的文学文本
4.2 从镜子意象看博尔赫斯的创作美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哲思与玄想:博尔赫斯对芝诺悖论的文学演绎[J]. 吴金涛.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2]当“被看”说话的时候——博尔赫斯《镜子》中的凝视叙述[J]. 席艺洋. 文学界(理论版). 2011(04)
[3]谁是后现代主义小说之父?——论博尔赫斯对后现代主义小说的首创之功[J]. 王钦峰. 国外文学. 2011(01)
[4]他者的凝视——拉康的“凝视”理论[J]. 吴琼. 文艺研究. 2010(04)
[5]论博尔赫斯与神秘主义宗教[J]. 申洁玲. 广东社会科学. 2006(06)
[6]主体的颠覆:拉康精神分析学中的“自我”[J]. 马元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6)
[7]论希腊理性与近代理性的若干差异及其缘由[J]. 卿文光. 哲学研究. 2004(07)
[8]从圆到圆:论博尔赫斯的时空观念[J]. 唐蓉. 外国文学评论. 2004(01)
[9]童心剖诗——论博尔赫斯的老虎、镜子与迷宫[J]. 陈众议. 文艺研究. 2002(04)
[10]释博尔赫斯“无穷的后退”[J]. 王钦峰. 外国文学评论. 2002(01)
博士论文
[1]诺斯替主义审美性研究[D]. 毛思敏.山东大学 2017
[2]时间之书——博尔赫斯研究[D]. 唐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
[3]博尔赫斯文学思想研究[D]. 陈博.山东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035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503512.html